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目。(17分)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吾恂恂而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目。(17分)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吾恂恂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目。(17分)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选自《捕蛇者说》)
【乙】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晋书》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又安敢耶          毒:          
(2)则久已矣          病:          
(3)则弛然而卧          弛然:         
(4)执而之            鞭:          
小题2: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是进亦忧退亦忧
B.陶侃出游予求古仁人之心
C.毒之乎皆空游无所依
D.殚其地之则无敌国外患者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①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②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小题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侃 大 怒 曰 汝 既 不 田 而 戏 贼 人 稻
小题5: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是地方官,根据两段文字中划线句子,试比较两位父母官的异同(3分)
答案

小题1:(1)毒:恨、憎恨 (2)病:困苦不堪 (3)弛然: 放心的样子 (4)鞭:鞭打
小题1:B
小题1:①如今即使死在捕蛇上,比起我那些邻居的死已经晚多了,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②我走在路上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
小题1:侃大 怒 曰 / 汝既 不 田 / 而 戏 贼 人 稻
小题1:他们同为父母官,都能同情百姓,深入基层,关心民生疾苦。柳宗元以文章来反映苛捐杂税带给老百姓的灾难,可能较多地寄希望于统治者,一旦统治者采纳,效果要好;陶侃生性耿直,敢怒敢言敢为,能付诸于实际行动,切实解决问题。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毒,是名词运用;病,一词多义,另有“疾病”的意思;“弛”的本义是“放松”,鞭,是名词动用。“然”在解释出来:样子。
点评:本题不难,是课内阅读。学习古文,要多加注意常用词语的意义,尤其是课文注释中的词语。另,古文中很多词语都是一词多义的,学习时要对“多义”词识别记忆,比如本题中的“病”,还要注意词义的变化,如本题中“毒”和“鞭”。学习时要举一反三,识记字词某一意思时,要想一想学过的其它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小题1:试题分析:A句中“退”一是“回来”一是“不在朝廷居江湖之地”;B句中“尝”都是“曾”的意思;C句中“若”一是“你”一是“好像”;D句中“出”一是“产生的粮食”一是“国都之外国境上”。
点评:本题不难,都是所学古文中的句子,容易判断。古文语言精练而丰富,有很多语言现象要注意,一词多义就是其中之一。学习时要透彻的了解一个文言词语主要有哪些意思,学过就要记住,举一反三。注意不同意思在文言句子中使用时的特点及规律,以便答题时供参考。做题时要先大致理解句子的整个意思,再推断字义,提高解答的准确率。
小题1:试题分析:注意古今异义,“今”不要译作“今天”;“虽”不译作“虽然”,“毒”不译作“毒害”;注意句式和语气,“又安敢毒耶?”反问语气要译出来,“比”,译为“与……相比”。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如本题中的反问句)、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如本题中的“毒”,名词用作动词)、古今异义(如本题中的“今”“虽”)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为此,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小题1:试题分析:此句是某人说的一句话,所说句子中有两层意思,所以有三个断句点。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结构简单。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朗读,朗读就要注意句子的停顿,学习时要多听教师的范读,听取老师对朗读停顿方法的指导。划分文言句子节奏,一种方法是根据意思来判断朗读停顿,一般来说,被陈述的主体(主语)和陈述的内容(谓语)之间要划分,如果句子很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要划分,多层意思之间要划分。二是根据朗读的节奏划分,比如句式工整的骈句,前后节奏划分要一致。要注意的是,大的停顿一定要划开,如果是短句,小的停顿可不划开,如本题中“侃大怒”就不要划分,除非题目中有要求(比如本题要求有三个断句点)。
小题1:试题分析:“俟夫观人风者得”,作者的用意是希望官府得民情体恤民苦,作者用心良苦;“执而鞭之”,陶侃鞭打不爱惜百姓劳动成果的人,实则是也是对百姓的关心。
点评:本题有难度,题目的问题很含糊,没有指向什么的“异同”,是行为方式?还是思想情感?且,两人在思想上没有异,只有同,题目中问“异同”,会误导学生。解答此类题,要根据文本(句子)筛选文字(关键词)信息归纳其意,要注意题目的要求,如本题的“比较异同”,就要从两方的角度去概括。
举一反三
(2分)微型阅读。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情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小题1:从文中找一个词概括济南冬天的天气特征:
小题2:这段文字是写济南,为什么还要写北平和伦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小题1:(4分)翻译下面划线的字。
(1)为人谋而不乎?(    ) (2)女知之乎(    )
(3)是也(    )            (4)不亦乎?(    )
小题2:(4分)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3:(2分)简答。
(1)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
(2)如果有一位同学要你做他自己不愿意的事情,而你也不愿意做,请你选择上面的一句格言来婉拒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马价十倍》①
  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②比:副词,接连地。③还:通“环”环绕。④一朝:一天⑤一旦:一天。
小题1:4分)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1)见伯乐曰 (    )            (2)人言  (    )
(3)去而之   (    )            (4)伯乐乃还而视 (    )
小题2:(4分)请翻译下面句子。
(1)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
(2)一旦而马价十倍。
小题3:(2分)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外阅读(8分)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         )。过小溪,逢老媪(         )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         )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         )需工夫深!”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②世传:世世代代相传。③媪:年老的妇女。④卒业:完成学业。
小题1:在括号中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4分)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小题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成题目。(14分)
晏元献公为童生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幕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宫中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晏元献:晏殊。②许:允许。③燕:同“宴”。④昆:哥哥,兄。东宫官:太子府的官员。⑤除:任命,授职。⑥谕:告诉。⑦杜:关闭。⑧质:率真。⑨直:只是。
小题1:(1)解释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晏元献公童生时(     )         ②为馆职时(      )
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       )     ④仁宗朝,至大用(       )
(2)选出与“张文节荐之于朝”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
A.怅恨久(《陈涉世家》)B.忘路远近(《桃花源记》)
C.悍吏来吾乡(《岳阳楼记》)D.余悲(《捕蛇者说》)
小题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音节停顿(两处)。(2分)
上 益 嘉 其 诚 实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小题4:结合选文,说说晏殊受重用的原因。(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