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7分)(一)论语十则(节选)(9分)(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文言文阅读(17分)(一)论语十则(节选)(9分)(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17分)
(一)论语十则(节选)(9分)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2) 是知也(         )
(3) 死而后已  (        )
小题2:请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3:简要谈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句分别让你知道了什么道理?(2分)
答案

小题1:真诚,诚实; 通“智”聪明; 停止
小题2:(1)(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2)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小题3:学习与思考结合   向一切人学习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学生只要注意平时的背诵记忆,就能解答上,只是在解释“知”时忘记写它通“智”,而直接解答,这样是不准确的。
点评:解答这类习题的关键是日常学习的积累,学生可以对书下注解强化记忆,同时还可以进行归纳记忆,如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
小题2:
试题分析:翻译这两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抓住重点的词语,如“知”是知道,了解的,“凋”是凋谢的意思,“欲”是想的意思,“施”是施加的意思。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要不将重点词意思翻译准确,人名、地名、国名、年号等专有名词可以不翻译,省略的内容要补充出来,倒装句式要调整成正常的现代汉语的顺序。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一句谈的是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第二句谈的是学习态度问题。学生在解答时要注意分析这两个句子的含义。
点评:解答此题,学生要先理解文言句子的含义,将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去分析它们所讲述的道理。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二)(8分)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词。(4分)
(1)蚌方出曝(         )      (2)今日不雨(           )
(3)蚌亦谓鹬曰(         ) (4)渔者得而并禽之(       )
小题2:翻译(2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小题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后来形成的成语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古藤(10分)
①A.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②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③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④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⑤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⑥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⑦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⑧B.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⑨因而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⑩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⑾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⑿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⒀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⒁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小题1:“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结合课文,说说古藤具有怎样的品质让“我”敬慕? (2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⑩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小题3:本文有很多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选择一句作点评。(3分)
小题4: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你能说说作者通过古藤的形象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二)(10分)《论语》(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⑤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解释划线字意思。(4分)
①不亦乎(   ) ②温而知新(  ) ③人行,必有我师(    ) ④ 学而习之(   ) 
小题2:下列划线词中“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学时习之B.人不知不愠C.温故知新D.择其善者从之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小题4:请从上述四则中任选一则谈体会。(2分)
我选第      则,我的体会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二)中秋赏月(9分)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小题1:为什么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3分)
小题2:古人怎样过中秋节?根据文中有关介绍,用自己的语言,作一简单描绘。(3分)
小题3:人们为什么会把天上的圆月与亲人的团聚联系在一起?谈谈你的看法。(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1)齐人也,盗 (        )     (2)齐人固盗乎    (        )
(3)水土也    (        )     (4)公之,喟然叹曰 (        )
小题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君 爱 老 而 恩 无 所 不 逮 治 国 之 本 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小题4: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