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折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知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折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知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折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知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注释】:①媒:介绍,夸耀。 ②屣(xǐ):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 ③鸣:申诉,控告。
小题1:解释句中划线词的意义(2分)。
(1)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___________
(2)一人焉,而使治驼。          信:___________
小题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3分)。
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分)。
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完这个故事,你对故事中的医生有何评价?(2分)
                                                                                    
                                                                                        
答案

小题1:(1)请,邀请;(2)相信
小题1: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
小题1:我的职业就是给人治疗驼背,只负责把人的驼背治成直的,哪里还负责人的死活呢?
小题1:我认为这个医生的职业道德太差了,他为人治病仅仅是为了钱,竟然不管病人的死活。
解析

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直”等重点词语要理解精准。
小题1: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目(10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①便还家(     )      ②无论魏晋(    )    ③寻所志(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小题3:渔人遇桃源,“处处志之”,却“不复得路”,你认为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愚公移山》,回答文后题目。(14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义。(2分)
(1)、山北之塞   (     )     (2)、甚矣,汝之不。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文语言简洁,但也生动。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3分)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______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3分)
小题5: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秋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两涘渚崖之,不辩牛马/数月之后,时时而
B.吾长见笑大方之家/子曰:“苛政猛虎也。”
C.秋水至,百川灌河/谨食之,而献焉
D.始吾信/小惠未遍,民从也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有两处用了“于是焉”,都当“这时候”讲,其作用都是指代,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B.“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句中,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踌躇满志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C.“不辩牛马”与“不见水端”是用比照手法突出大海的广阔。
D.文中最能反映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的语句是:前面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小题4:读了全文,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庶事:平常的故事。②启沃:竭诚开导﹑辅佐君王。在本文可译为“启发、影响”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于宫中养饲(     )(2)公乃罪(     )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爱莲说 (11分)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4分)
(1)可爱者甚                 (2)清涟而不妖:                                           
(3)不蔓不                   (4)陶后有闻: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小题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