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题(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人,晏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①相启沃③,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庶事:平常的故事。②启沃:竭诚开导﹑辅佐君王。在本文可译为“启发、影响”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恒于宫中养饲( )(2)公乃释罪( )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小题1:(1)平常、常常 (2)免除、解除(每个词1分,共2分) 小题1: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2分) 小题1:(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养马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3分) 小题1:劝谏齐景公不要***养马宫人(3分) |
解析
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这里“恒“与”人恒过“中的”恒”都是“常常”。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句子时,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替”,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猜”,指文言句中多义实词、带修辞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测处理。第四步:隐性失分要避免。回顾原文,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正无误——“写”。如:“尝、见”等重点词语要理解精准。 小题1: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能了解文本内容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此处能概括太宗因爱马暴死欲***养马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的故事即可。 小题1:要求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了解说话内容的真正含义,学生表述观点正确即可。此处,晏子的真正用意是劝谏齐景公不要***养马宫人,皇后借此事为了影射太宗,改变要***养马人的主意。 |
举一反三
爱莲说 (11分)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4分)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不蔓不枝: (4)陶后鲜有闻: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小题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
原谷谏父(8分)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3分) (1)谷年十有五: (2)父不从: (3)乃载祖归养: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小题3:原谷的父亲最后为什么“载祖归养”?读了本文之后,你有什么感悟?(3分) |
阅读文言文《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节选,完成文后题目。(10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尉。陈胜佐之,并***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朝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2分) 忿恚尉( ) 恚: 以头抢地耳 抢: 小题2:下列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忿恚尉,令辱之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B.士卒多为用者皆布衣之士也 | C.为坛而盟,祭以慰首以头抢地耳 |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与臣而将四矣 |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小题4:甲、乙两段都是史学家写的人物传记节选,甲段节选自西汉史学家 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乙段则节选自西汉史学家 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 》。两段文字都重点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甲段塑造了善于洞察时局和组织领导的农民起义领袖陈涉;乙段塑造了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外交家唐雎。(2分) 小题5: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2分) (1)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多不胜数,有许多提出了符合大多数人意愿的口号。请你仿照示例,再列举两例。 示例:陈胜、吴广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列举:① ② |
阅读欧阳修的《丰乐亭记》,完成文后题目。(14分) 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皇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指欧阳修)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所不至 ( ) ②乐生送死 ( ) ③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 ( )④名其亭 ( ) 小题2:下列句中的“而”与“仰而望山”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而年又最高 | B.水落而石出 | C.朝而往 | D.而吾蛇尚存 | 小题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2分) 民 生 不 见 外 事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小题5:从文段可以看出,作者表现出了与《醉翁亭记》一文相同的政治理想,就是:________(不超过5个字)。 |
阅读《枯 竹》一文,完成文后题目。(20分) 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清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 ②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③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④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 ⑤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 ⑥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它是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 ,它是郑板桥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 ⑦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 ⑧…… ……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第9期有改动) 小题1:这篇散文以 什么为线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有人认为,选文第③段删去了不影响全文表达效果,你认为呢?请阐述理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要求,品析下面句子。 (1)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请结合第⑤段,说说句中加点的“更高远的生命” 是从哪两方面来表现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从修辞角度简要品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章的结尾部分已被省去,如果用以下两种结尾,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结合抒情方式说明理由。(4分) A.冬寒时节,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引起我遐思无限,给我融融的暖意。 B.枯竹,我要大声赞美你,你在我心中是永不枯萎的长青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