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14分)[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阅读理解(14分)[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理解(14分)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1)楚人有江者:                (2)吾剑之所从坠:             
(3)此任物:                  (4)人问其               
小题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小题3:用[甲][乙]两文中的句子填空。(4分)
(1)[甲]文中表明事件发生起因的语句是:                                
表明楚人不知客观实际发生变化的语句是:                                 
(2)[乙]文中小孩被投到江中的理由是:                                  
小题4:[甲][乙]两文都说明了同一个道理。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表述。(2分)
答案

小题1:(1)搭船渡过 (2)这,这儿 (3)用 (4)原因、缘故
小题1:(1)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2)小孩的父亲虽然善于游泳,他的儿子难道就善于游泳吗?
小题1:(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2)此其父善游
小题1: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说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效果。
解析

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小题1: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筛选并提取文言文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能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举一反三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西 湖
袁宏道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4分)
(1)湖中人鸟声俱        (2)日更定矣
(3)湖中得更有此人      (4)
小题2:用“︱”划分下列一句的朗读节奏。(2分)
此 时 欲 下 一 语 描 写 不 得。
小题3:请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在标点变化之后语义上的区别。(2分)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小题4: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2分)
小题5: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写景方法的不同。(4分)
A、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小题6:《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大道之行也(10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4分)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故:     )
②废疾者(废疾:           )
③女有归(归:     )
④大同(同:       )
小题2:译句:(2分)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小题3: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乙]如果遇上大的障碍,水就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满,这嘟哝声和从障碍上飞溅过去的声音,老远就可听见。然而这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这些人类的感情,水是毫无所知的。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像厄尔布鲁士峰一样的山,也会将它劈开,早晚会到达……
  太阳所反映的水上涟漪的影子,像轻烟似的总在树上和青草上晃动着。在小溪的淙淙声中,饱含树脂的幼芽在开放,水下的草长出水面,岸上青草越发繁茂。
  这儿是一个静静的旋涡,旋涡中心是一棵倒树,有几只亮闪闪的小甲虫在平静的水面上打转,惹起了粼粼涟漪。
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许多支有力的水流都流到了一起,汇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间又说话又呼唤——这是所有来到一起又要分开的水流在打招呼呢。
小题1:鼎湖山的泉水声和林中的小溪声各有什么特点?文段[甲]和[乙]采用了哪种相同的手法,把无形的水声描摹得生动可感?(4分)
小题2:泉水为什么能让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写鼎湖山“年轻”对写泉水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揣摩文段[乙]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小题4:将课文《林中小溪》与下面苏雪林的《小溪》中的片段进行比较,回答问题。(4分)
一张小小的红叶儿,听了狡狯的西风劝告,私下离开母亲出来玩玩,走到半路上,风偷偷溜走了,他便一跤跌在溪水里。
水是怎样的开心啊,她将那可怜的失落的小红叶儿,推推挤挤地推到一个漩涡里,使他滴溜溜地打圆转儿;那叶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来。水笑嘻嘻地将手一松,她才一溜烟地逃走了。
(1)体会画线句中打圆转、急、逃的表达效果。(2分)
(2)试比较普里什文笔下的小溪和苏雪林笔下的小溪的不同特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陋室铭(10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下列加横线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其一处也。
B.孔子云:何陋有?渔人甚异
C.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以调素琴,阅金经。
D.谈笑鸿儒,往来无白丁。舟首尾长约八分奇。
小题2:翻译句子(2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
B.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记叙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C.《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消极循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D.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明确表达了孤芳自赏,鄙视没学问的人的思想感情。
小题4:“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或名言中写出两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疑人窃履(8分)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谬”,错误,荒谬。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语。(2分)
友人来(   )      适使其仆履于肆(   )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 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吾 不 能 知 子 而 缪 以 疑 子 吾 之 罪 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小题4: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