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12分)   席慕容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

燕子(12分)   席慕容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燕子(12分)   席慕容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一遍地唱起外婆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的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是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相关链接:席慕容——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1943年生于重庆城郊,祖籍蒙古察哈尔盟明安镇,1948年于南京入小学,1949年迁至香港,1954年迁至台湾。1989年后多次访问家乡、大陆。
小题1: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两件事,请各用一句话概括。从这两件事中,作者悟出了怎样的道理?(用原话回答)(3分)
事件:(1)         ▲            (2)       ▲             
道理:                           ▲                                 
小题2:本文以“燕子”为题,但第一件事与燕子无关。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3:当“父亲”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父亲可惜什么?表现了他什么思想感情?(3分)
小题4:文中划线的一段文字连用了四个问句,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小题5: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作者为什么“舍不得心中那只小小的燕子?(2分)
答案

小题1:事件:(1)爸爸把歌曲《送别》中的“长亭外”记成了“长城外”。 (2)我将“乌秋鸟”误认为是“燕子”道理: 有的时候,我们实在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小题1:第一件事虽与“燕子”无关,但同样表现出了“思念家乡”这一主题,也为她后来理解了父亲的苦衷作了铺垫。
小题1:父亲可惜歌词中的“长亭外”不是“长城外”;思乡之情
小题1:语气表达一步步强烈,很有力地表达出作者惊喜激动万分的感情,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小题1:作者“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勾起了作者儿时的回忆,勾起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因为作者想借“燕子”把自己思乡之情传递给祖国,传递给家乡的亲人。
解析

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事,然后根据所写的事来谈道理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理解这样写的原因与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联系起来即可。
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第一件事情来分析付清可惜的原因,然后根据内容来谈情感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连用问句的作用。连用问句的一般作用:(1)加强语气,(2)突出人物的情感,从而表现主题。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语句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来分析作者““舍不得心中那只小小的燕子”的原因即可。
举一反三
王戎七岁,尝与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2分)
与诸小儿游( ▲ )    ② 戎不动( ▲ )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2分)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小题3: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哪里)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小题1: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境过清不千里称也B.乃记而去不知口体奉不若人也
C.或不知其细或长烟一空D.而或不达事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匣也
小题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2分)
(1) 窥谷忘   反:                  (2)明矣     理: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译:                                               
小题4:给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标点。(1分)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小题5:
【甲】文和【乙】文中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个角度描写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4分)
【甲】                                  【乙】                                           
小题6:【丙】文阐述了作者什么观点? (2分)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口技  清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A.便有妇人惊欠伸B.几欲先C.款扉D.今客
小题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        )
A.无敢哗/念无与为乐B.为妙绝/愚为宫中之事
C.以弹絮业/以丛草D.酷类声耳/真无马邪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小题4: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3分)
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           第三个场面:           
小题5: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3分)
小题6:【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3分)
(1)猛浪若( ▲ ) (2)潭中鱼百许头( ▲ )(3)其境过清( ▲ )
小题2:甲、乙两文中的划线句在描写内容和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2分)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4:下面两个句子各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题目。(12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A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视之。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竭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题1: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余 闻 之 也 久 (2)口 技 人 坐 屏 障 中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
(1)未识书具(      )            (2)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
(3)人有百手(          )        (4) 几,夫齁声起(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翻译:                                      
小题4:【乙】文以"             "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技术的精湛。为了表现这个主题,本文不仅对口技者模拟的各种声响做了详细的正面描写,还对                             、道具的简单进行的反复的描写,这种描写手法,我们一般称为              描写。为了表现方仲永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甲】文ABCD句子中,也用到这种写作写法的是(           )句。(填序号即可)(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