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8分)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8分)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的划线的词。(2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 ②诎右臂支船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B.而竖其左膝安陵君其许寡人 | C.左臂挂念珠倚之公将鼓之 | D.若听茶声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小题4:上文具体描写了“船头”和“舟尾”人物各异的情态,其目的是什么?(2分) |
答案
小题1:① 靠近 ② 同“屈“,弯曲(2分) 小题1:D 小题1: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 小题1:目的说明核舟工艺的精巧。 |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D项中的“然“都为”-------的样子“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具体描写了“船头”和“舟尾”人物各异的情态的目的是什么即可。 |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8分)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2分) ①又相之 ② 微管仲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用法与“吾其被发左衽矣”中“左”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吾妻之美我者 | B.其一犬坐于前 | C.一狼洞其中 | D.此皆良实 | 小题3:子贡为什么对管仲是否仁德提出了疑问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小题4:结合本文孔子的看法谈谈怎样才是“仁”。(2分) |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题目。(8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饴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2分)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 B.以其境过清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 C.闻水声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 D.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 | 小题2: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 例:斗折蛇行A.猛浪若奔(《与朱元恩书》) | B.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 D.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 小题3:文章第二段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写出了小石潭水什么样的特点?(2分) 小题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在写景呢,还是在写情呢?如果是写景,请说出写的是什么景;如果是写情,也请说出渗透了什么情?(2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4分) 临江之人畋①,得麋麑②,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③之。自是日抱就犬,习④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麂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⑤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⑥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注释】①畋:tián,打猎 ②麑:ní,一种小型鹿类 ③怛:dá,吓唬 ④习:常常 ⑤抵触:相互亲近地碰撞;偃:yǒn,互相碰撞翻滚 ⑥啖:dàn,吃,这里解释为舔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麇麂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 ②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
随风吹笛 林清玄 ⑴远远的吹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侧耳细听,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很久,确定是笛子的声音,萧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 ⑵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⑶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⑷这样想着,在田埂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看看天色尚早,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⑸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撼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⑹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便是演奏者。原来竹子洒过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尖利如笛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挡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⑺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涛天海浪的交响。 (8)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时,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听蝉声。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美,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9)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10)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但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的声音那么深刻。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11)可惜我并没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之声仍是要有福分的! (12)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 (13)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而自然是没有结局的,明白了这一点,艺术家就难免兴起“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寂寞感。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看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声。 (14)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 (15)我突然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原文有改动) 小题1:阅读第⑴段,请概括风雨中笛声的特点。(2分) 小题2:请从第(5)(6)两段划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3分) 小题3:第(12)段中划线的“双重的组合”是指:(3分) 小题4:请仿照第(13)段中划线句,再续写一句,使之与这两句构成排比句。(3分) 小题5:结尾说:“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①,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文不识:人名。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 ①无从致书以观 致 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 ③色愈恭,礼愈至 至 ④邻舍有烛而不逮 逮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小题3:两文的作者是怎样解决读书的困难的?(每一点各四字)(2分) 小题4:从这两段文字看,主人公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相同原因有哪些?(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