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济南的冬天》(节选),完成下面题目。(共6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甲】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

阅读《济南的冬天》(节选),完成下面题目。(共6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甲】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济南的冬天》(节选),完成下面题目。(共6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甲】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乙】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小题1:阅读第①段,说说画线的两个句子运分别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济南的水有什么特点?(2分)
答案

小题1:【甲】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矮松的美丽,运用拟人的手法,【乙】写出了小雪中济南的山“秀气”的特点。(2分)
小题1:不结冰;很绿;澄清。(2分。写出两点即可)
解析

小题1:了解常用修辞手法,并明确每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小题1:了解文本内容,体会济南水的特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6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释】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泰:安适。⑤忧望:挂念,盼望。⑥微之即元稹,白居易的好友。⑦瞥然:形容时间短暂。⑧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九江市)时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⑴窥谷忘(       )               ⑵流水于舍下(          )
⑶不能记(         )             ⑷手把笔(           )
小题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尽在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B.飞泉落檐间余将告莅事者(《捕蛇者说》)
C.今故录三泰先奉报幽阴深邃奇(《于园》)
D.封题时 燕雀安知鸿鹄志也哉 (《陈涉世家》)
小题3:翻译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6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分)
(2)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2分)
(3)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2分)
小题4: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3分)
(1)甲、乙两文最能概括所描写的山水之景共同特点的一个字是      。(1分)
(2)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山水小品文,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水的热爱之情。除此以外,甲文还表达了                           情感;乙文还表达了                           的情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7分)
孤独的舞者
Zhangsha(著) 蒋智润 朱佳音(译)
①秋天,草地上一片寂静,萧瑟冷清。大地上积满了落叶,枯败的叶子蜷缩着,如一张张满是皱纹的脸疲倦地向上张望着。阳光下,小草儿如漂洗过的白银一般,浅黄浅黄的,迎着秋风簌簌作响。四下里静悄悄的,一切都显得无精打采的,凛冽干燥的寒风暗示着这个季节并不属于脆弱的生命。
②然而,在绝望的阴影里似乎总是潜伏着那么一丝愉悦的惊喜。瞧去!不远处一只小小的蝴蝶,一身洁白,半透明的翅膀正不紧不慢地拍打着,宛若一朵飞舞着的雪花,细小的身子忽上忽下回旋跳跃着。一忽儿,轻轻地落在草叶尖上,吻一吻,旋即又飞走了。我想,它的内心该是被某种热切的渴望敦促着吧,孜孜以求,永不懈怠。
③枯黄的草地在我眼里忽然变成一方广阔的舞台,舞台上,这只小小的蝴蝶正孤独地旋着舞演一场独角戏。没有灯光,没有音乐,没有观众,没有掌声,孤独的舞者只是默默地奉献着它最美丽的舞姿,舞姿里有忧伤的美丽,舞姿里有优雅的欢乐。舞啊……舞啊……所有的绝望,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痛楚都融进这绰约的舞姿里。整个世界停顿下来,默默地注视着,万籁俱寂,周遭的大自然也莞尔笑了。
④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这样征服了整个世界。夏日里,会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蝴蝶,小小的,白白的,舞动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成群结队地飞过这个季节,不留下一丝痕迹。当花儿慢慢零落,生机勃勃的绿色也渐渐褪去,只留下孤零零的大地,光秃秃地裸露着,生命俱凋亡,仿佛干涸的生命之滩。夏日,兴旺茂盛的夏日,一天天远去了。这时,从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孤独的舞者悄然而至,开始享受它那姗姗来迟的短暂的生命。尽管,留给这个“不可理喻”的小生命的,并没有多少舒适与安慰,在这静默的季节里,它仍是这广漠舞台上唯一的主角。不知这小东西是否明白“美丽东西的获得往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代价的确是巨大的,秋天来临,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一天天加剧,这一天天加剧的寒冷会无情地吞噬蝴蝶的生命。然而,重要的并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其价值。
⑤不要怕在人生的舞台上做一下孤独的舞者!有多少人,在各自的生活中终生扮演着平庸卑微的角色,却从来没有拥有过自己的人生舞台?又有多少人,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淹没在茫茫人海?舞步回旋,陌陌前路,何处蔷薇?而在世间的某个角落,一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正默默地等待着属于她的那只蝴蝶。有一天,他们相遇,娇嫩的花骨朵儿便张开她的怀抱热情地迎接那久久等待的客人旋着舞步缓缓而来。
(选自《读者》)
小题1:短文第①段运用精彩的比喻描绘出秋景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3分)
                                                                              
                                                                              
小题2:请结合短文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划线文字的具体内容。(4分)
(1)舞台上,这只小小的蝴蝶正孤独地旋着舞演一场独角戏。(用文中的话回答)
                                                                              
(2)而在世间的某个角落,一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正默默地等待着属于她的那只蝴蝶。
                                                                              
小题3:短文第③段划线的句子中,用“忧伤”修饰“美丽”矛盾吗?为什么?(3分)
小题4:思考短文中“孤独的舞者”的生命状态,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3分)
小题5:在感悟冰心的《成功的花儿》和短文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基础上,请结合生活实际,从“代价的巨大”这一角度谈谈你的理解。(80-100字)(4分)
 
 
 
 
 
 
 
 
 
 
 
 
 
 
 
 
 
 
 
 
 
 
 
 
 
 
 
 
 
 
 
 
 
 
 
 
 
 
 
 
 
 
 
 
 
 
 
 
 
 
 
 
 
 
 
 
 
 
 
 
 
 
 
 
 
 
 
 
 
 
 
 
 
 
 
 
 
 
 
80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壶口瀑布: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8分)
落日,苍鹰,暮色,群山,我们在这样的背景衬托下,恋恋不舍离开陕北,奔向秦晋峡谷,去寻找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壶口瀑布。
汽车沿盘山路爬行,秋风苍凉沉寂,黄河浩荡东流。我们的心绪还沉浸在陕北高原,沉浸在沟河纵横、如诗如画、如泣如诉的风景。陕北、贫穷、闭塞;陕北人,顽强、质朴。一如脚下这千古奔流的民族圣河,盛满民族全部的辉煌和苦难。当我们离开陕北,走近壶口瀑布,希望心情不再沉重。
车窗外,渺无人烟,屋舍稀落,断垣残壁,瓦砾成堆。车拐过最后一道山梁,黄河从视线中消逝。蓦然,一股惊天动地的声浪铺天盖地而来,黄河以雷霆万钧之势,呐咕着迎接我们这群不速之客。车停道旁,喧哗停止,苍茫暮色使我们看不见黄河之水,只能静静地用耳,准确地说是用心,听黄河母亲的倾诉。
翌日清晨,我们走近壶口瀑布身旁,立刻被她博大的气势所震撼。黄河之水显得宽宏博大,奔放无羁。此时,我才知晓李白为什么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壶口两旁,山岩断裂,赤裸畸形,筑成两条坚固峰带,如鬼斧神工。金色的波涛 从远方滚滚而来,惊涛折岸,金液飘荡。雾气蒸腾,水天一色。七色彩虹在阳光照耀下,横跨两岸。黄水万顷,赤身裸体,无拘无束,慌不择路,在秦晋峡谷奔突涌荡,左回右旋,掀起团团浪花、泡沫。
壶口河槽错落,水流跌宕,像古老的石犁烈马分般撕碎水层,犁开波面。云腾雾裹,浇入壶口,挤入龙槽。黄河雄浑博大身躯突然痉挛收缩,又被大自然鬼使神差般撕裂。
此时,黄河畔上,气流在抖动,山在摇晃,大地在颤栗。“声震四十里,烟雾溅湿人。”天和地斑谰的色彩和声响都消失了,黄河似是地下奔突出的岩浆,发出无尽的雄伟轰鸣。
壶口瀑布西畔,陕北一片莽莽苍苍,游人三三两两。东畔,山西人大搞旅游,灯火闪烁,游人如织。同一条黄河,“东边日出西边雨”。遥想当年,两岸码头红红火火,真使人有沧海桑田之感。壶口瀑布宽度达千米,主瀑难以接近。同行的女记者忙于录音,价值几千元的照相机掉进龙槽,转眼无影无踪。壶口瀑布,烟波浩浩,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当年,光未然到此,慷慨激昂地写下中外驰名的《黄河大合唱》歌词。
面对壶口,你唱不出:“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纤夫的爱》不能在壶口唱,你只能高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壶口瀑布,观之,如万马奔腾,听之,似惊雷行空。浩浩乎,中华民族之文化;荡荡乎,中华民族之精神!
小题1:第二段说黄河“盛满民族全部的辉煌和苦难”,联系全文请具体说说“辉煌和苦难”是指什么?(2分) 
“苦难”指                         ;“辉煌”指                          
小题2:试从文中找一组形容词来概括黄河的特点。(1分) 
小题3:作者写壶口瀑布为何先着力描写黄河之水?(1分) 
小题4: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分)
小题5:作者描写壶口瀑布是为了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试简要词语概述中华民族的精神。(1分)
小题6:文章最后用《黄河大合唱》和《纤夫的爱》结尾,有什么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伤仲永(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十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划线字。(4分)
(1)未识书具:(         )    (2) 稍稍宾客其父:(              )
(3)之天:(            )    (4) 之为众人:(               )
(5) 以钱币乞之(        )   (6) 借旁近之(            )
(7) 即诗四句(         )    (8) 环于邑人(            )
小题2:与例句中划线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忽啼求之
A.传一乡秀才观B.不能称前时
C.或以钱币乞D.余闻也久
小题3:选择翻译句子不正确的一项   (     )(2分)
A.余闻之也久。 翻译: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
B.邑人奇之。翻译:同县的人把他看作是奇才。
C.从先人还家。 翻译:跟着先前的人回到老家。
D.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翻译:这是因为后天所受的教育不够啊。
小题4:方仲永幼年具有怎样的非凡才能?他的父亲为什么不让他学习?(用原句回答)(2分)
                                                                   
②                                                                   
小题5: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 道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4分)
小题1:给划线句子断句。(1分)
小题2:解释下列词的含义。(1分)
驽马(                       )      镂(                ) 
小题3:“蚓无爪牙之利”却能做到“六跪而二螯”的蟹做不到的事,为什么?(1分)
小题4: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