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2分)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小题1: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12分)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小题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2分) ①方拔一根( ) ②既欲做人( ) ③拔之( ) ④猴不胜痛叫( ) 小题2:翻译句子(4分) ①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 ②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小题3:此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是 ,他的原意是 现在一般用来形容 (3分) 小题4:寓言往往借助一个虚构的故事来阐明一个道理,试概括本文寓意。(3分) |
答案
小题1:①方:刚,才① 既:既然 ③之:代指猴毛 ④胜:能够承受小题1:翻译(4分 每句2分)①才刚拔掉一根猴毛,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大叫起来。②看你一毛不拔又怎能做人呢? 小题1:(3分)一毛不拔 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出来 十分吝啬自私 小题1:(3分)做人不宜吝啬,有舍才有得。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阅读《论语》七则,完成下面小题(9分,每小题3分)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②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③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⑦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小题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C.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D.项为之强 | 小题2:下面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其恕乎其不善者而改之 | B.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 | C.可以为师矣仁以为己任 | D.心之所向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 B.第三则讲的是学习态度,不仅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 | C.《论语》语言简洁,生动,传神。每一则都是寥寥数语,多处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乎”、“矣”、“也”等语气词频繁使用,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从“由,诲女知之乎!”当中,让人感受到孔子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从“其恕乎”中,可以看到孔子故意反问弟子,让弟子迷惑难解来加深印象。 | D.第六则,用“岁寒”比喻恶劣的社会环境,用“松柏”比喻坚守节操的君子。人们常常用这一句话来形容一个人能经受得住环境的考验。与此句有相似意境的俗语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金不怕火炼”等。 | 小题4:翻译上面文中的句子(4分 每句2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题目。 ①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B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小题1:请你给上面四幅图画依次命名(2分): 小题2:第二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 到 , 写出了春花 、 的特征。(4分) 小题3:品味文中第三段和第四段的画线语句,任选一句赏析其表达效果。(3分) (A或B) 小题4:作者由花朵想到了果实,“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那么你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想到了什么?用几句话把它描写出来。(3分) |
文言文阅读(12分) 愚医治驼 昔有医人,自媒⑴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⑵。"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⑶焉,驼背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⑷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注】 1.媒:介绍;夸耀 2.如矢:像箭杆一样(直) 3.屣(xi):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 4.鸣:申诉;控告。 小题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 ②一人信焉( ) ③乃索板二片( ) ④其子欲鸣诸官(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②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小题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出名著名) | B.谈笑有鸿儒(大) |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弄,这里指弹奏) | D.无丝竹之乱耳(混乱) | 小题2:下列句子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孔子云:何陋之有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B.水陆草木之花无丝竹之乱耳 | C.不足为外人道也中轩敞者为舱 |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学而时习之 | 小题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 小题4: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说虎 虎之力,于人不啻(chì只)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①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②,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注释:①又倍其力:它的力量又加倍了。②力之用一: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故人之为虎食者故:所以 | B.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寝:坐卧 | C.何足怪哉足:足够 | D.然虎之食人不恒见恒:常常 | 小题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2)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小题3:作者在本文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分析。(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