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0—13题。(共12分)甲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0—13题。(共12分)甲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0—13题。(共12分)
甲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乙文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窗疏四辟。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明 高攀龙《可楼记》节选
【注释】①[水居一室耳](这不过是)水边上一个小小的居室罢了。耳,语气助词。  ②[高其左偏为楼]把居室左房间加高为一间小楼。高,这里作动词用。  ③[东则九陆]东面是平原。  ④[西则九龙峙(zhì)焉]西面耸立着九龙山。峙,屹立,耸立。  ⑤[有穆然之思]觉得和顺舒畅。穆,温和。 ⑥[有悠然之旨]感到悠远闲静。  ⑦[暄]温暖。  ⑧[宾月之来而饯其往]迎接皓月的来临,又欢送它的归去。 ⑨[吾意之所可]适合我的心意。可,动词,适合人意。
小题1:.解释下列短语的意思。(2分)
(1)伛偻提携(     )              (2)觥筹交错(     )
(3)窗疏四辟(     )              (4)南则湖山(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
小题3:.晓雪评论郭沫若的《白鹭》时曾说:“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根据甲文内容,说说欧阳修用精彩、简练的文字描写了滁州山中怎样的景色,表达了怎样的独特感受和独到的认识。(4分)
小题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乙文作者把居室命名为“可楼”的原因。(2分)
答案

小题1:(1)老人和小孩  (2)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3)四面开着窗户  (4)南边有湖有山 (共2分,答对两个得1分,意对即可)
小题1:(1)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欢乐,却不知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2)可以享受清风的爽快,可以得到冬日的温暖。(共4分,每题2分,有两处关键实词译错扣1分,每句扣满2分为止,意对即可)
小题1:作者用寥寥数语就勾画出滁州山中朝暮多变化、四季各不同的景色;独特的感受和认识是为景而醉,与民同乐。(共4分。景色、感受各2分,意对即可)
小题1:适合作者悠闲、自在的心意,所以取名为“可楼”。(共2分。只答适合作者心意得1分,意对即可)
解析
乙文翻译:(这不过是)水边上一个小小的居室罢了,室内偏左往上搭一间小楼。楼大一丈见方,四面开窗。南边有湖有山,北面有农田茅舍,平原延展在东,九龙山耸立在西。小楼筑成,高子登临纵目四望,说道:“可以了!山使我感到和顺舒畅,水使我觉得悠远闲静,可以享受清风的爽快,可以得到冬日的温暖,可以迎接皓月的来临,又欢送它的归去,多好呀!多快乐呀!可以终老此地了!”于是起名叫“可楼”,意思就是我心满意足以为可以了。
举一反三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8—11题。(16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小题1:、本文是      代文学家        所著《永州八记》的一篇。(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4分)
①、水清洌(        )         ②、斗折蛇行(          )
③、潭中鱼百许头(      )     ④、乃记之而(        )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 空游无所依。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题4:、品读第四段,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6题。(16分)
我眼中的苏州园林
人们常说“苏州园林甲江南”,这不无道理。在我眼里,苏州园林的美就在于她的细腻、古拙与灵动。
苏州园林的布局设计是很细腻的,她宛如一个蒙着许多层面纱的清秀女子。当你层层深入,并慢慢地撩起她那薄如蝉翼的面纱时,秀丽清纯的美便自然地呈现在你面前。那是一种恬淡的美感。淡而有味,甜却不腻,它既沁人心脾又让人回味无穷;是那般的真切,却又是那般的不可名状,真的好美。
苏州园林只是细腻吗?当然不,你就看那网师园中的形状千奇百怪的假山,虽是那般的小巧精致,可它毕竟是山啊!那层峦叠峰、峰回路转的情趣,难道不让人有一种置身山林之中的感觉吗?山顶那小小的一块平地,给人一种细致而又不乏狙犷的感觉,极目远眺,又何尝不让人宠辱偕忘、心旷神怡呢?苏州园林真是一幅画,一幅景致隽永的山水画。
苏州园林又是那样的古朴典雅。那镂花的窗,古朴的桌,细致的椅,精美又不显呆板,虽是“雕栏玉砌”,却又“朱颜不改”。苏州园林是与文人雅士相提并论的,她总能让人从中感悟那沧桑的历史与深邃的底蕴。
那靠水的水榭,临池的亭子,妩媚又不乏端庄。俯身,便可看到映在水中的蓝天白云,还有那些活泼的鲤鱼……那“鱼戏莲叶间”的灵动,早已悄然跃入我的心头。
那宁静的池沼,活脱脱一个文静的女子,依傍于青山翠柳,是那样的优雅。一涓细流注入池中,水面漾起小小的晕圈,灵气活现。
更有那四季的花木装点着一切,为假山池沼披上了应时的彩衣。
细腻、古朴、灵动……苏州园林引人入胜。不是吗?
小题1:、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3分)
小题2:、文章是哪几个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的?(3分)
小题3:、写出下面两句话所用的修辞(4分)
①更有那四季的花木装点着一切,为假山池沼披上了应时的彩衣。(     )
②细腻、古朴、灵动……苏州园林引人入胜。不是吗?(     )
小题4:、文章末段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5:、与课文《苏州园林》相比,两文有什么异同?(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小题。(20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小题1:.从本段描写中可以看出济南冬天具有什么特点?哪句话最能体现出这个特点? (4分)
小题2:.按作者写小雪后济南山色的联想思路填空。(6分)
  ①小雪落在山上矮松的树尖上,这使作者联想到矮松像___         ____。这里用的是_______的修辞手法。
  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儿自,一道儿暗黄……这景色使作者联想到___                ____。这里用的是_______的修辞手法。
③傍晚,微黄的阳光斜照在山腰的薄雪上,这景色使作者联想到_____        __。这里用的是_______的修辞手法。
 小题3:.作者为什么要写城外的景色?选文两段运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4分)
小题4:、你所在的地区冬天是什么特点?请用四个四字短语加以概括,并选择一个角度对你们那里的冬天景象进行描绘。(50字左右)(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2)若既不出户               户:                
(3)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虽:                
小题2:.下列语句中“之”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
A.不幸而在穷僻之域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怅恨久之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小题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人之为学,不 日进则日退。
小题4:.本文所谈的是为学之道,你从中得到哪些学习上有益的启发?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20分)
豫章①大祲②。新建县一民,乡居窘甚,家只存一水桶,售银三分。计无复之,乃以二分银买米,一分银买信③,将与妻孥④一饱食而死。炊方熟,会里长至门,索丁银。里长远来而饥,欲一饭而去,辞以无。入厨见饭,责其欺。民摇手曰:“此非汝所食。”因涕泣告以故。里长急倾其饭而埋之,曰:“若何遽⑤至此!吾家尚有五斗谷,负归以延数日。”民感其义而随之,得谷以归。出之,则有五十金在焉。民骇曰:“此必里长所积偿官者,误置其中。渠⑥救我死,我安忍***之!”持金还之。
[注]①豫章:郡名,在今江西。②祲:这里指遭灾。③信:砒霜,一种毒药。④孥:儿女。⑤何遽:如何。⑥渠:他。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建县一民,乡居甚(难堪)B.欲一而去(吃饭)
C.里长急其饭而埋之(吃完)D.负归以数日(邀请)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涕泣告以故安陵君使唐睢使于秦
B.则有五十金在湖中得更有此人
C.将与妻孥一饱食死执策临之
D.因涕泣告故属予作文以记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民感其义而随之,得谷以归。
②渠救我死,我安忍***之!”
小题4:、从这则故事中里长和乡民的感人之处中各自表现了他们哪些优秀品质。(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