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下列各题。(8分)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

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下列各题。(8分)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下列各题。(8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云归而岩穴暝             暝: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           
小题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答:     
小题3:本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文,最后一段中所写的 “乐”有哪些?(3分)
答:     
答案
小题1:①昏暗;②寄托;(2分,每个1分)
小题1:①它的西南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幽美,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②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写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评分:共4分,每句2分)
小题1:“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评分:共3分,每点1分)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题。(15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媵 人 持 汤 沃 灌              (2)腰 白 玉 之 环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同舍生皆被绮绣(   )         (2)主人日再食(   )
(3)右备容臭(   )               (4)缊袍敝衣(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4:选段依次从□、住、食、□四方面写出了求学的□□情形,但这些之所以未动摇的求学意志,那是“         ”。(最后一处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材料链接】
以下是《送东阳马生序》删节内容的部分译文:
(马生)等太学生们在太学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
小题5:由链接的材料可以看出,马生的学习条件十分优越,那么,作者把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告诉他有何用意?(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小题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选贤与( ▲ )能              (2)货恶( ▲ )其弃于地也
(3) 故( ▲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小题3:[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善(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毙(杀死)
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皆服其能空乏其身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罔不因势象形
C.遂曳矛而斗遂许先帝以驱驰
D.见必与之决生死    时人莫之许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小题4: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狼(8分)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⑴顾野有麦场 ⑵一狼洞其中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以刀劈狼首 先帝不以臣卑鄙B.其一犬坐于前 皆以美于徐公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屠乃奔倚其下 安陵君其许寡人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小题4: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2)才美不外见    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4)安求其能千里  安:             
(5)执策而临之          执: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小题3: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3分)
小题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