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课内阅读。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1.用最简练的话概括本段的内容。(不超过8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响亮”一般指声音宏大,从上下文来判断是不对的,那么“响亮”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没有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以突出它的__________。 5.作者说“在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根据你自己的亲身感受描写北中国冬天的天气。(抓住一个细节,50字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济南冬天的天气。 2.不好。因为“没有风声”只是说没有那令人战栗的呜呜怒吼的北风,并不是没有风,去掉“声”不符合实际情况。 3.“响亮”在这里是十分明亮的意思,与声音的大小无关。 4.北平 伦敦 热带 风声 重雾 毒日 温晴 5.风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真想连眼睛都遮到围巾里,厚厚的手套也挡不住寒流的侵袭,手指只得在手心团着,恐怕车子再不来,我就被冻僵了。 (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1.选文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加粗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作者认为是理想境界还是不是呢?为什么他这样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选择其中一个分析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摇篮”比喻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①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③等到快日落的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找出文中标志写景顺序变化的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加粗线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本体、喻体分别是( )。 A.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B.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C.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白花 D.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3.对画横线句子的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 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 C.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 D.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山的肌肤”可以想象成春天来临后满山花草覆盖的景象,即便是雪后也只是越发显出济南冬日的温和 4.选文主要是写( )。 A.小雪后山色 B.小山太秀气 C.小雪最妙 D.山的肌肤 5.“秀气”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比较阅读。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老舍《济南的秋天》) 1.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________的水,乙文写的是________的水。甲文中水的特点是______,乙文中水的特点是_________。 2.同出一位作家之手,写作风格相同,写水都用了拟人的手法,请从甲文、乙文中各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什么“羡慕死诗人”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乙文中“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有什么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理解。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第三段写草,突出了春草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对春花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哪些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精彩的景物描写往往虚实相生,本文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请把虚写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段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第五段中分别找出从各种感官写春风的句子,把句子序号填在横线上。 (1)写嗅觉的:__________________ (2)写听觉的:__________________ (3)写触觉的: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写春草,却写了人的动作行为,目的是( )。 A.草地上有人在活动,所以要写。 B.说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愉快,通过这些动作行为就可以反映出来。 C.写人的动作行为,实际上是间接地写草地,突出草地的嫩绿可爱。 D.写了春草,又写了人的动作行为,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7.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请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内容作简要分析。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比较下面各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A.盼望着,春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小草从土里长出来,嫩的,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 B.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个个都出来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文以三个比喻句结尾,请读读这三个比喻句,说说赞美了春的什么,并说说这样的排列顺序与文中的春景描写有什么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代文阅读 |
一日的春光 冰心 |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了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裱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哄哄的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有删改) 1.“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请简要概括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到大觉寺看杏花,看到的是“春去了”,简要交代一下就行了,有必要对所见景致进行描写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长时间地盼春寻春,为什么最后却对“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满意?作者在“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这里的“遗憾”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几天后,又有人邀作者去看海棠,她没有去,你能结合本文说说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