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生命是一支铅笔  (1)如果说生活是一张白纸,等待我们用血水、汗水和泪水去描绘自己的奋斗与拼搏的轨迹,那么生命便是一支铅笔,它总是用自己瘦瘦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生命是一支铅笔  (1)如果说生活是一张白纸,等待我们用血水、汗水和泪水去描绘自己的奋斗与拼搏的轨迹,那么生命便是一支铅笔,它总是用自己瘦瘦

题型:宁夏自治区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生命是一支铅笔

  (1)如果说生活是一张白纸,等待我们用血水、汗水和泪水去描绘自己的奋斗与拼搏的轨迹,那么生命便是一支铅笔,它总是用自己瘦瘦的身躯,在洁白的纸上流泻出笔底的风风雨雨……
  (2)生命之所以是一支铅笔,而不是钢笔、毛笔或者别的什么,是因为钢笔和毛笔都可以多次使用,只要吸上墨水。它们就能长时间地写下去。而铅笔却不是这样,它总是不断地磨损、衰减,用去一截便少一截,这就犹如光阴从我们身边一日一日地溜走,并且永不复返。鉴于此.我们必须珍惜自己的生命时光--须知铅笔是越用越短……
  (3)生命是一支铅笔,而这支铅笔,也常常带来森林的气息,那木质的笔杆,更像一棵苗条的小树。由此,派生出清清溪涧、幽幽鸟鸣。而从削铅笔刀口吐出的小小刨花,多像落叶,轻舒漫卷;又像波浪,给生活镶上美丽的花边……生命如一支铅笔.总是给你许多优美而又深刻的遐想。
  (4)生命是一支铅笔,还意味着在人生这篇文章里,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而写出了错字、别字甚至病句,你就可以用觉悟的橡皮轻轻地擦去。再在擦拭一新的空白处.重新斟酌,重新运笔,“书写”自己新生后的火热激情。一个人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不愿正视它和改正它。
  (5)生命是一支铅笔,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你都可以从从客客、认认真真地进行速写或者素描。你可以在火热的生活面前用_______的行楷抒写你的拼搏,也可以在冰冷的世界面前用_______的正楷抒写你的执著……
  (6)生命是一支铅笔,你可以用它为自己的未来描画一个充满希望的蓝图,也可以用灯下苦读的身影作细线条,用黎明早起的身影作粗线条,给自己紧张而饱满的生活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的剪影。
  (7)生命是一支铅笔,它还给予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启示--做人,要像它一样,时时刻刻把腰杆挺直。
1.贯穿全文的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段与(2)一(6)段在结构上属于________关系。
3.作者说,“生命是一支铅笔”.请你分别概括第(2)段和第(4)段中“生命”与“铅笔”的相似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序号分别填人第(5)段的空格处。
A.沉稳
B.洒脱
5.阅读(5)一(7)段,把下面一句话补写完整。
  我们要善待生命.善用铅笔.不做一支秃笔,不做一支闲笔;要做一支抒写拼搏的铅笔,要做一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做一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命是一支铅笔
2.总分
3.第(2)段:生命与铅笔都会磨损、衰减,越用越短。第(4)段:当生命与铅笔“书写”发生错误时.可以改正,重新“书写”。
4.(1)B(2)A
5.例:抒写执著的铅笔、描画未来的铅笔、挺直腰杆的铅笔、永不停息的铅笔。(答案不唯一)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一棵小桃树

  早晨起来,雨下得大了,一直下了一整天。我临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
  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全都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里蓄着我的梦。
  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竞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了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委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
  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我渐渐地大了,脾性儿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这时候,真是祸不单行,奶奶也去世了。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了花了。大家曾嫌它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如今,它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但一夜之间,花竞全开了呢。可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儿,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儿!
  雨还在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片片付给风了,雨了!我心里喊着我奶奶。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然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我心里稍稍有了些安慰。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得是灼灼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
1.第1段中说:“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多处写到“奶奶”,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深切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土地
韩少功

  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莱,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乱家规,大哭大笑又大喊大叫,必定让你惊诧莫名。
  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下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
  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口兹口兹口兹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老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场里买来的那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就像兑换它们的钞票一样陌生。它们也是瓜菜,但它们对于享用者来说是一些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学习的毕业,于是能塞饱你的肚子却
  不能进入你的大脑,无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荡荡。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瓜菜了,鸡蛋似乎是冰箱生出来的,白菜似乎是超级市场里长出来的,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这真是让人遗憾。
  什么是生命呢?什么是人呢?人不能吃钢铁和水泥,更不能吃钞票,而只能通过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品,只能通过土地上的种植与养殖,与大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换。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农业的意义,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只能以土地为母的原因。英文中culture指文化与文明,也指种植和养殖,显示出农业在往日文化与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总有一天,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荡之处.人们终究会猛醒过来,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
  那才是人类culture又一次伟大的苏醒。
1.根据原文,概括”土地“两层含义的要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品描写那弯弯的丝瓜像”电话筒“一样,”一心想告诉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远离土地的优惠。
B.”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自己久别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这句话主要表达作者享受自己劳动果实的一种幸福感。
C.所谓都市里的孩子”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鸦’“,主要表达了对西方文化影响的一种焦虑。
D.”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这主要是说古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能够使他们比我们更直接、更真切地领悟到自然对人类生存的根本意义。
E.作者从自己的种菜的小题入手,引申出文化思考的大主题,这充分显示了散文”以小见大“的文化特征。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抽打心中的樱桃花

  ①年少时家中的院子里种了两棵樱桃树。每年春天,樱桃树上总会挂满红得晶莹透亮的樱桃。摘一颗放到嘴里,令人唇齿留香、心旷神怡!
  ②有一年的春天,樱桃树开满了花,开得比以往哪一年都要多。蜂蝶在樱桃花间飞舞,馋嘴的我似乎已经闻到了樱桃那种特有的香甜味,就连在睡梦中,都是满树的樱桃在冲我微笑。
  ③一天早晨,我还躺在床上,就听到院子里传来“噼里啪啦”的树枝摇晃的声响。我赶快爬起来,冲到院子里。竟看到母亲正拿着一根竹竿在樱桃花间抽打,其中的一棵好像已经抽打完了,樱桃花像下雨一样落了一地。她正准备抽打另一棵樱桃树呢!
  ④我赶忙跑过去一把抱住了母亲。任凭母亲如何解释,我都紧紧抱住她的双臂不放手。母亲无奈之下只能住手,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也好,到了樱桃成熟的时候,你就知道我抽打樱桃花的用意了!”
  ⑤转眼间,樱桃花落了,两棵樱桃树都结满了青青的樱桃。尤其是我从母亲手中保护下来的那一棵,樱桃结得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
  ⑥到了樱桃成熟的季节,那棵经母亲抽打的樱桃树硕果累累,一颗颗樱桃仿佛一盏盏挂在树上的小灯笼。而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上的果实仍然是一片青绿。我坚持不吃已经成熟了的樱桃,静候着那片青绿变成点点唇红。
  ⑦但结果令我失望,已经成熟的樱桃被吃光了,我保护的那棵樱桃树仍是满树青黄,并且树上的樱桃开始干瘪、变黑、脱落,渐渐的树干上的绿色也退去,变得干枯,毫无生机。母亲告诉一脸失望的我:这棵樱桃树由于在春天花开得太多,又未经抽打,所以结的樱桃也太多。由于水分、营养供应不上,它累死了!
  ⑧母亲用牺牲一棵樱桃树的代价告诉了我一个道理:。
  ⑨人活在世上是不能太贪心的,要学会取舍。心中贪念太多,只取不舍的结果,就像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最终导致你不堪重负、两手空空;而适当的舍弃,看似是一种失去,但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获得更加丰厚的给予和回报!
1、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极力状写樱桃花开之盛和“我”对樱桃的憧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请自己的语言分别描写当时情境中“我”和母亲的心理。(各不超过40个字)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母亲用牺牲樱桃树的代价告诉“我”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抽打心中的樱桃花”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上海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荷叶咏
郑伯琛

  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从湖上飘来,愈往前走便愈分明地看出湖上的那一片墨绿。到了,荷花洲!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亭亭玉立的荷花。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摇芳;含苞的,娇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景色。
  我在一块大青石上坐下。凝神思索,古人许多咏荷的诗句纷至沓来……爱国诗人屈原在《离***》中曾幻想”集芙蓉以为裳“。魏晋时曹植以荷花的美形容过他理想中的洛神:“迫而繁之,灼若芙蓉出绿波。”白居易则描绘了荷花不枝不蔓,不容亵玩的品格:“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另外,不少诗人或取其清新,或取其艳丽,写过许多秀丽如画的佳句。
  忽然,一阵凉风吹来,一阵清香袭来,田田荷叶轻轻摇动,把颗颗珍珠倾入湖中。我的联想中断了。看看眼前的景象,一个奇异的念头油然而生,而且夹杂着一丝隐隐的不平之气。我大胆设想:如果去掉荷叶,只留下一枝枝光杆儿荷花,茕茕孑立,景色还能这样迷人吗?从美学意义上讲,荷叶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失去了这部分也就失去了美。再从生物学意义
  上看,没有叶子,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便绝对长不出这些漂亮的荷花以至莲蓬和藕。难道那些荷叶就不值得歌颂吗?难道它们只能作为一种陪衬出现在古人的诗中吗?
  是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中,多少年来默默无言地居于人们强加给它的陪衬地位,上催芙蓉赤,下助玉藕白。盛夏时候,它们从不与人争风,反而像把团扇把阵阵清风送来。这是一种多么朴实无华的品格!它们又是无私的,久旱初雨,它们一点一滴都不沾唇,而总是小心地把水积存起来,那该是留给湖中鱼儿的吧!当风雨袭来时,他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压,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护持着朵朵荷花;当烈日吐火时,它们个个撑起翠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虾游戏。他们襟怀坦荡,外直中通,日月都能囊括在心中,当人们把荷叶从茎部掐断时,千丝万缕连着根,那是它们不忘湖塘养育之恩的证明。
  荷叶对人类是很有益处的,作为药材,它可以去热清火;作为特殊的包装材料,它不怕水浸。另外,荷叶煮成的荷叶粥,碧绿馨香,清爽可口,……它本身有用,而且帮助生长了于人类有用的莲蓬和藕。它本身美,而且创造了荷花的美。但最吸引我的不在这些,也不在荷叶的自然。最吸引我的是荷叶的精神美。
  我爱荷叶,故作荷叶咏。
1.第2、3两自然段都是描写荷花的段落,但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不同,说说他们分别采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自然段“忽然,一阵凉风吹来……把颗颗珍珠倾入湖中”这句话中“珍珠”指的是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一段中作者所说的“一丝隐隐的不平之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第5自然段的内容概括“荷叶的精神美”的主要内容。(用书上的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6自然段对荷叶的功用作进一步说明,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文眼(点睛之笔)是文章中的哪一句话,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回答相关问题。
  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了一幅巨大的画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的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蓝的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的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正当我折服这蓝色的魅力,而又苦于找不到恰当比喻的时候,突然记起少数民族对青海的称呼。在蒙语里,它被叫作“库库诺尔”,在藏语里,它被叫作“错温布”,都是“青颜色的大海”之意。为什么要叫做“青色的海”、而不叫做“蓝色的海”呢?莫不是出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古语?其实,青海湖水所以如此湛蓝,因为湖面高出海面三千一百九十七米,比两个泰山还高,湖水中含氧量较低,浮游生物稀少,含盐量在百分之零点六左右,透明度达到八九米以上,因而,湖水就显得更晶莹明澈,难怪青海湖水蓝得那么美,那么醉人!
  再顺眼望去,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它翻滚着,好似奔腾的骏马。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垂向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褐色的山峦。而我的脚下,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地方……一幅多美的画卷啊!而这其中的一切,又都浸透了黎明的生气,浸透了晨雨的滋润,显得这么清新,这么幽静。那晶莹的雨珠隐隐约约地闪露在草丛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峦顶端和空气的分子之间,轻轻地吸一口空气,甜丝丝的,凉爽爽的。我几乎醉了,想跑,怕破坏这画卷的安谧;想喊,又怕惊动这画卷的宁静。我看着不远处那位年轻的司机,他仍旧那么肃穆,默默地望着远处一个地方,丝毫没有交流感情的意思,而草滩上那几头漫步的牦牛,更是分外的悠闲。我只有独自默默地伫立着,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
是啊!我不曾领略过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那梦境的继续?
1、解释下列词语。
恬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魅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选文第1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二段描写的是清晨的青海湖,抓住了它_________的特点来写。
4、青海湖水为何如此湛蓝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牦牛悠闲地散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第3段文字有何作用。
答:将______与_______相联系,以美妙的梦境来烘托现实,表现出青海湖的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