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人生的标点》,完成1—5题。人生的标点  ①我希望我的人生是一个句号,圆满而充实。  ②母亲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逗号,总有未完成的续音,这样才不会终

阅读《人生的标点》,完成1—5题。人生的标点  ①我希望我的人生是一个句号,圆满而充实。  ②母亲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逗号,总有未完成的续音,这样才不会终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人生的标点》,完成1—5题。

人生的标点

  ①我希望我的人生是一个句号,圆满而充实。
  ②母亲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逗号,总有未完成的续音,这样才不会终结,才会充满希望。于是,当我失败时,再也不愿让衰草抚慰伤痕,拒绝让微风抚平记忆。我要靠我自己站起来,是的,要靠自己,我要自己去写完那逗号后的下文。渐渐地,我懂得了“逗号”的真正内涵。
  ③父亲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冒号,永远都给人启迪,引人思索。于是,我在生活中尝试着发现,尝试着拓新。记得,是太阳的柔光,是落叶的飞舞,让我真切感受到春去秋来,我便用心灵在人生的冒号后写下了我最珍贵的感受。
  ④爷爷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引号,把经历中最刻骨铭心的片断“引”起来,藏在心底,让它成为回忆的瑰宝,前进的鞭策。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启蒙老师:是她牵着我走向人生大门,是她教会我如何做人。是她在我悲伤时给我心灵的安慰,在我失败时给我重振的勇气。我将这段记忆放在引号中,诚为我心灵深处的宝石。
  ⑤奶奶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串长长的省略号。面对自己的荣誉、鲜花,省略些吧。这样,你才能淡泊一切浮躁,去寻找一种比生命更长久的踏实。面对别人的过错,省略些吧,这样,你才能微笑着用你的胸怀去容纳整个世界。于是,我学会了什么是沉着,什么是宽容;我兴奋地发掘,我应有一颗包容万物的心灵。
  ⑥终于有一天,母亲对我说:“孩子,其实,没有谁的人生可以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句号,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可贵的是,你一直都在追寻着句号。这不是目的,而是过程。但重要的,我就是这过程。”
  ⑦我忽然间发觉,我在寻求“句号”的过程中成长了。我懂得了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一个不以生为始,不以死为终的过程。于是,我学会如何去珍惜我所经历的一切。曾经的历程就像退了潮的海,虽已不再汹涌澎湃,但它还是将贝壳留给了沙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我,虽然没有得到人生的句号,但我已经拥有了最弥足珍贵的经历。毕竟,只要努力追求过了,就可以无悔。
  ⑨我相信,我始终有一天会成为一个竖立的感叹号!
1、从全文看,文章以“人生的标点”为题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是什么?它揭示了怎机关报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照文中加粗句,用“普经的历程应像……虽……但”的句式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析文中划横线语句的内涵。
面对别人的过错,省略些吧,这样,你才能微笑着用你的胸怀去容纳整个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发挥想像,你觉得人生还会是什么标点?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表明文章借标点符号的外形特点和不同作用来揭示人生的哲理;同时,以标点喻人生,使文章的说理更生动、更形象。
2、人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以……过程;人生贵在追求与奋斗,人口有在不断地追求与奋斗中才能彰显生命的意义。
3、曾经的历程就像落了山的太阳,虽已不复光辉,但它把星星留给了苍穹。
4、每个人应该用宽广的胸怀容纳别人的过错,用宽容的心态面对人生。
5、示例:人生是书名号,因为在人生的书册里留下了我们追寻梦想的足迹,书写了我们铸就辉煌的历史。(言之有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有删改)
  安如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周南·桃夭》

  ①白居易有句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以前不觉得怎样,现在觉得幽美难言。桃花开得很早,现在却要等到其他的花都谢了,开得倦怠了才盛开,而且是开在山中,这份热闹中带着难言的收敛和沉静。这种态度于荷、兰并无出奇,换了桃花就难得了,好比歌宴后的丽人褪去浓妆,美得淡定心惊。
  ②桃花本是早春的花,我记得往往是过了年不久,心思里那点节庆的气息还未凉透的时候,来到乡下做客,就看见田畈井头有桃花,风吹过一阵,落花似雨,便有些飘在水里。桃花总是这样淘气,连凋谢也要拼死热闹;或是远远的人家墙头透出一枝嫩红隔着新绿,娇艳可人;那不是我家的花,我也摘不到,可仍然那样高兴,竟说不出因由,也许中国人的骨子里有桃花般的香艳,所以见了两相亲。
  ③桃花是乡气的,民间寻常百姓家,田畈村头遍地皆是,但也空灵清绝,谁说借着她遁不得桃源?像失意清醒之后的唐伯虎,在苏州桃花坞隐居,将自己的住地命名为“桃花庵”,从此不思功名,不恋富贵,卖文卖画为生,闲来在桃花树下对酒吟诗,自己也觉着美得不行,遂作《桃花庵歌》。
  ⑤失意才子诗歌放荡,虽有不得志的牢***之意,但这牢***借桃花发得漂亮,叫后人只见得唐才子的风雅,遮掩了他心里的酸楚。
  ⑥桃花难画,因要画得她静。桃花难言,往往是因为她不舍得收敛,艳得让人无所适从,无法评价。一不小心,那美变成了滥觞,俗得就好像听见一个村姑名叫桃花,你回眸一顾,却没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风景。
  ⑦《桃夭》难写,因它几乎将女子的美写到了极致,将汉语的炼字功力发挥到了极致,几乎已不可能有超越原诗的解读了。一般人如果只读过三篇诗经,其中必有一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把以“灼灼”状桃花之鲜,看作是思考千年也难易一字的佳构。
  ⑧经常在睡前读上几篇诗经,觉得那音韵就是人类出世时的天籁,现在的作家怎样锻炼也难以企及的恰到极处,比如《桃夭》。思想古人是何其天真灿烂,就像一个孩子看见这天地间每一片叶子都是光耀明媚的。
  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也许古人创作文句之初就是这样,看见什么就说什么,并不需大力咬文嚼字。所以,今人反倒要艳羡那恰到极处的好。“灼灼”二字,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深刻到难以磨灭的地步。读这诗,甚至只要读起头这一句,已教人分辨不清,这艳得难舍难收的是桃花,还是那艳如桃花的女子。
1.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白居易的诗“幽美难言”而不说“优美难言”?请结合本段内容谈谈这样写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画横线部分与一句写杏花的唐诗意境十分相近。请写出这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曾对后世语言产生过深远影响,如“桃之夭夭”、“蒹葭苍苍”、“杨柳依依”这类词语,至今读来仍琅琅上口,韵味悠长。请在你所积累的词汇中另写两个和它们结构相同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然“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把以"灼灼"状桃花之鲜,看作是思考千年也难易一字的佳构”,那么,请你结合第⑨段内容说说“灼灼”一词到底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第⑦段内容的提示,将下边的句子填充完整。
《桃夭》之所以脍炙人口,不仅因为,而且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当往事都成记忆
佚名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①人需要记忆,但记忆常常会沉睡,美好的记忆便需要提醒。
  ②你是诗人,多愁的诗人。你铺开宣纸,一场愉快的郊游便清晰了;你手握羊毫,一份美好的记忆便又复活了!
  ③地点,郊外的小溪;时间,;事件,一次郊外的游赏;节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人物呢?不用问,自然是一群与你一样有着美丽的青春容颜的少女。
  ⑤闺阁中也有热烈的夏天美景,只是隔着一扇扇雕花的窗。闺阁中的夏天,天地太小,少女好奇的天空却太大太大。
  ⑥是谁给你们渴望高远的蓝天的心放了一个假?或许是你们的父亲,或许是你们的母亲。我想应该是你们的母亲,因为她们的少女闺阁梦在你们身上圆了。
  ⑦那天的清荷一定有着特别的风韵,那天的亭阁一定有着别样的风景,那天的一定有着。因为,有了你们作为风景的主人。
  ⑧太阳是最好的见证人,听到了你们吟诗,看到了你们作画,还有你们的放歌、抚琴。酒正酣兴正浓时,你们贴着耳朵绯红着脸,交换自己情感最隐秘处的少女心事,这一切的一切,那天的太阳都见证了。
  ⑨夕阳都西沉了,星星的灯盏一盏盏点起来了,你们才意识到该踏上归途了。
  ⑩暮色浓了,路也朦胧了,桨摇起来了。或许是来的时候,一路看风景忘了记住回家的路,或许是太浓太浓的暮色刻意将你们挽留,或许是那一溪迎风的清荷希望多留下你们的几串笑语,总之你们迷失了归路。
  ⑾击水的桨声更响了,响在寂静的郊外。岸边刚刚栖息的白鹭也扑楞楞被惊起了。
  ⑿今天,往事已成记忆,何日再有那样的相聚?
1.本文作者为什么认为词中所写的情景是李清照记忆中的往事?你能在原词中找到相关依据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原作,将第③段填充完整。
地点,郊外的小溪;时间,;事件,一次郊外的游赏;节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词的意境,发挥你的想象,把第⑦段中的句子补写完整。
那天的_________一定有着______________。
4.请从李清照的原作中找出与第⑨段相对应的一句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另写一句李清照的诗词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风筝
鲁迅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后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以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虐***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地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怨,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鲁迅,原名___________,浙江人。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革命家。选入我们课本的鲁迅作品别有四篇,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自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在第一、二段中找出直接描写“小兄弟”的语句,并在原文中用横线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选文第一、二段的叙述与描写,简要分析“小兄弟”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注意文中划线的句子,按要求简明回答。
①“这一节”是指哪一件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胡涂”在这里是指不明哪一事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第三、四段中,文章反复强调“我”的心情很沉重:“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你对“我”此时心情的“沉重”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后面又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你对“我”此时心情的“沉重”又作怎样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
刘心武

  ①情感世界好比一座蓊翳的森林,其中有着多种多样乃至复杂微妙的群落,爱与恨也许是其中最壮美与最森严的群落,但除了爱与恨,人的情感森林里还会有诸如钦慕与嫉妒、欣悦与懊恼、痛快与惆怅、________与________、崇信与狐疑、满足与失落、狂喜与沮丧、________与________等等互相纠结的乔木灌木藤萝草茵。大体而言,一个人的感情森林不可能只有单一的树种,也不可能都是“落叶林”或都是“常青树”,并且也不可能只有比如说钦慕这种明亮的情感苗木,而完全没有嫉妒那样的灰暗草茵。
  ②我们首先承认,我们的情感世界难免有纠结杂芜、妍媸混生的状况,并且那情感的森林难免会在外界阴睛风雨、雷霆雨雹的影响下,波动翻腾,变化万千;但是,我们又应懂得,作为这个情感森林的主人,我们不仅应该,而且能够做到,使这座森林保持一种良性的“生态平衡”,就是说,到头来,我们要使美丽有益的情感得以蓬勃润生。发展壮大;而使阴暗猥琐的情感受到抑制;某些最具破坏性的情感,比如说膨胀不已的嫉妒,则应如同对待森林害虫与蚀叶霉茵一般,将其尽可能芟灭排除。
  ③上面我们讲到,你应当具有对祖国对同胞对世界对人类对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的大爱,那是巨大的情感树丛;但这并不等于说,你可以忽略或轻视许许多多微妙琐屑的情感瞬间,比如你在一个叶尖凝出露滴的清晨,忽然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欢愉,又好比你在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心尖倏地掠过一丝无端的忧伤……这就好比在大爱的树丛中,还有些蕨草藤蔓、杂花蘑菇;这些情感因子的存在不仅无伤大雅,而且更证明着你人生的丰富,人生的多彩。珍惜你整座的情感森林吧,你的人生使命不是使它单一枯涩,而是让它摇曳多姿!
  ④每个人的情感森林,应当有不同的风格。有的人情感可能比较浓重,有的人可能比较淡薄,有的人可能比较细腻,有的人可能比较朗阔……你属于哪一种?在自赏自己的情感风格时,你无妨容纳甚至欣赏他人那与己不同的情感风格。正是因为人们的情感风格并不一致,我们大家相处时才会有更多的乐趣与回旋余地。当然,情感过分枯涩祖糙,就像没有大树,甚至连灌木草丛也稀稀拉拉的植被,那会导致情感的“沙漠化”;情感过分细腻脆弱,犹如森林中充斥着过多的藤蔓苔藓等寄生物,那会滋生瘴气腐物——都属病态,是我们应尽力改进的。
  ⑤到过丰茂壮丽的原始森林吗?至少,在影视或照片里,看到过从空中所鸟瞰到的广袤无际的山林,看到过那爽人眼目、动人心魄的景象。凡在平衡中健康发展的森林,都显得那么青翠葱绿!我们的情感世界,便应当如那般充实而鲜活,丰盈而瑰丽!
  ⑥年轻的朋友,祝你拥有一座永葆青葱的情感森林1
1.请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①段中加粗的词“群落”和“草菌”的含义。
群落:__________________
草菌: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横线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说说对第③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内容,写出“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的具体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有大量的比喻句,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上文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用理性的思考,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自己情感世界的主人,使情感的森林充实而鲜活,永远青葱。
B.作者认为人的情感森林应该是摇曳多姿、丰富多彩的,可以有“落叶林”和“常青树”,也可以保留蚀叶霉菌等。
C.文中强调每个人的情感森林有着不同的风格,我们在欣赏自己的情感风格时,也应该学习他人与己不同的情感风格。
D.作者认为,我们要极力赞美对祖国对同胞对世界对人类等大爱的情感,也可以忽略许许多多微妙琐屑的情感瞬间。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题

心泉
张佐香

  ①初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寻找“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凝神倾听清澈的声音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地流向远方。从此,这一涧清泉,便在我生命的最深处。
  ②泉是古诗文中极富韵致的意象。漫步在唐诗宋词明清小品里,耳畔不时传来冷冷的泉声,眼前晃动的是一溪甘冽鲜洁的清泉,以及观泉、听泉者的身影。这身影,杂夹着青石、鸟影、梅枝,掺和些月光、清风、松色。
  ③我曾许多次在旅途中邂逅泉,泉水像那些绿色透明的藤蔓,不时地从脚下的石缝里爬出,从头顶的峭壁上挂下来,或滴珠,或一线,或几绺,或成瀑。它在大地上漫步行走时,随时随地会把不同形状的山体的不同情态,用水质的声音演奏出来,像琴,像笛,像钟,像磐。发出的铮铮泉水声是人间最美的音乐。立于澄澈的泉边,让泉水映照着身影,我掬泉浣面,饮泉入腹,以泉为镜,发现微涩的一张脸已“水色”丰足。
  ④东山魁夷说:“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人生的生存秩序——结婚、生子、柴米油盐等等淹没了它的身影。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好,失也好,最要紧的是心间不能没有一泓清泉。清泉从地层深处喷涌而出,历尽了脱胎换骨的磨砺,只剩下一身的清白。它是尘世间最纯净的东西。从古到今,它不间断地流淌着,阅尽世间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它何曾因风霜雨雪而萎缩移易,又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适自得。眼中有泉的人,心中亦应有泉。心中有泉才能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才能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登,不变心性;也才能有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心中有泉的人,一生都在用心泉浇灌真善美之花。他们为人类留下了夹着热血带着体温的生机勃勃的精神的清泉,屈子字字珠玑的楚辞;李白气概奇伟的诗歌;东坡闳肆奔放的散文;司马迁的传记,黑格尔的哲学,莎士比亚的戏剧,贝多芬的钢琴曲,梵高的绘画……这些历尽磨难的艺术家以精神的清泉赋予人类文明以尊严与高贵。也有一些心中有“圣泉”的人,以其化育万物的慈爱熔铸一个民族的精神,譬如孔子,释加牟尼,还有圣雄甘地。
  ⑤这些源于高贵的心灵的精神清泉,汩汩流进我的心灵,源源不断地渗入我的肌肤与内脏,在我的血管里流淌。它洗去我肺腑中的浑浊,还我以洁净;它冲刷我骨子里的怯懦,还我以刚健;它扑灭我脾脏里的躁火,还我以平和。它疏通血脉,打通经络,以便我更和谐灵敏地感应大地与天宇的生命潮汐。我呼吸天地的湛然清气与浩然正气。清泉流入我的身体,我会从心灵深处听到絮絮低语的泉声。每逢在人生的旷野上迷失,我会观照着流泉的走向,寻找前进的方向。
  ⑥奔波于万丈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心中都有一汪清泉。只因尘世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才遮掩了它的清碧透明。生命不能承受无泉之痛,真正优秀的人生更是如此。现代人的心灵缺少清泉。这种清泉是要自己去创造的,就像爱。我等凡俗之人,当用淡泊宁静的心怀澄清心泉,用心泉冲刷人欲物欲,用心泉涤尽如尘的烦扰。
  ⑦观照心泉,让思想走向深刻,走向纯净;倾听心泉,让生活愈加鲜活,愈加丰盈。更重要的是创造心泉,创造精神的心泉。人生之美,正在于此。(选自《思维与智慧》)
1.作者阅读了王维的《山居秋暝》后,对“泉”的感知和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自然段中,作者说:“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请品味这句话中“浸”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些“源于高贵心灵的精神清泉”给了作者怎样的帮助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人生之美,正在于此”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第④段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自己阅读或欣赏过的某一文学艺术作品,谈谈它是如何给你以精神的洗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