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张抗抗〈感悟珍珠港〉(有删节)回答问题。         坐渡船过海,到水上去祭奠丧生于珍珠港事变的美国将士。那座洁白的亚利山那纪念堂,漂浮在碧蓝的海中央,

阅读张抗抗〈感悟珍珠港〉(有删节)回答问题。         坐渡船过海,到水上去祭奠丧生于珍珠港事变的美国将士。那座洁白的亚利山那纪念堂,漂浮在碧蓝的海中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张抗抗〈感悟珍珠港〉(有删节)回答问题。  
       坐渡船过海,到水上去祭奠丧生于珍珠港事变的美国将士。那座洁白的亚利山那纪念堂,漂浮在碧蓝的海中央,像一艘刚刚升上水面的白色潜艇。 
     60年过去,海风早已吹散了炸弹的硝烟,来而复去的波浪扑灭了熊熊战火,燃烧的海水早已恢复了平静。唯有沉默的凭吊者,能听见自己嘭嘭的心跳。 
     从白色纪念堂开敞的窗口中望去,犹如置身于罗马竞技场的看台,俯瞰着一场遥远的水上战争——眼前灰蓝色的海水中,隐隐地浮现出当年“亚利山那”号战舰的全部轮廓。它庞大的身躯,静卧于纪念堂底部的海水中,像一头巨兽残留的骨骸。从一侧海面的船尾部,露出战舰锈迹斑斑的圆形炮塔,如一口深井,扎入海底的礁石;当年战舰的旗杆基座依旧矗立,紧靠着纪念堂白色的墙体,在拆毁后重建又修复的旗杆上,飘扬着美国国旗。另一侧海面便是船头的方向,巨大的平台陷于水下一米左右深处,朽蚀的甲板、舱盖在海水中清晰可辨,延伸至前方百余米,只是它们从此永远停泊在这片海域了。60年前的威风与耻辱,在锈铁残骸的缝隙中一波一波地荡漾开去。 
     清澈的海水中,五色斑斓的热带游鱼,成群结队悠悠然掠过。它们是“亚利山那”号沉舰最忠实的陪伴者。但它们会对“亚利山那”号说出并不悦耳的实话么--在这个从未获得真正和平的世界上,“亚利山那”号如果健在,在后来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烽烟里,会遭遇什么样的命运?它若不是被炸沉,在另一次海战中,定会奉命去攻击别的战舰,那么,将是哪一艘无辜的船只,成为大西洋印度洋或是地中海上另一座水上废墟兼纪念堂?  
       悄然地,从灰蓝色的海面上,升起一滴琥珀色的气泡,浮在水上然后迅速地洇渗开去,一圈宝蓝一圈紫红再一圈橙黄,像是从海底冒出一朵硕大的热带花卉。那色彩继续变幻扩展着,在波浪中漂荡,最外围的一圈已渐渐泛白,如一只巨大的伞状水母,令人惊绝。  
       朋友告诉我,那是油星。从沉在海底的“亚利山那”号油库里渗漏出来的汽油。1941年那个清晨“亚利山那”号战舰被击沉之前,刚刚加满了油。几十年中,在强大的海水压力下,船内的油星从锈蚀的钢板中一滴一滴挤出来,如今已渗漏了整整60年。按照油库储存的油量计算,还将渗漏100年之久。由于沉舰每日冒出的油星并未对周围海域构成污染的威胁,战事纪念委员会不打算对海底的油库进行封闭处理,任由那油星隔三岔五源源不断地浮到海面上,营造出逼真的环境气氛,成为美国“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无言的活教材。  
       凝神注目,只见周边的海域,竟然无声无息地连续冒出了一串气泡。继而,红黄赤紫交织翻滚,将海水染得一片缤纷,像是一幅动态的现代绘画,变换着时而悲壮时而荒诞,时而诡秘时而调侃的面孔。  
  有人低声耳语说,那是殉难者的鲜血,至今还在流淌。忽然就冷冷地颤栗。那油珠子在海水中一圈圈化开去,作着狰狞的鬼脸,一张一弛的,分明是海底的舱中有人尚在呼吸,那是呼吸形成的气泡。除了呼吸还会有什么,能如此持续不断地传递出生命的气息呢?那一刻“亚利山那”号猛然就活了过来,或许从来就没有死过。不死是因为不甘,不甘是由于许多未解的疑问,在后来的几十年间,吐出了一个一个叩问的气泡。  
       在那次席卷全球的大战中,究竟谁是最后真正的赢家呢?  
       世上的许多事情,都带有自杀性质,所谓弄巧成拙,结果当然事与愿违。日本军方偷袭珍珠港的如意算盘,原是为了摧毁美军的太平洋舰队,使美军再无足够的军事力量干涉日本的侵略计划,可让日本得以喘息并获得战争决定性的胜利。但利令智昏的战争狂人却没有想到,正是由于偷袭珍珠港给美军带来的重创与耻辱,激起了美国人民的愤怒,使得本来对参战与否举棋不定的美国人,迅速达成了对法西斯宣战的共识,闪电般出手还击,从而形成了反战的世界联盟。日军在珍珠港偷袭的得逞与成功,恰恰成为日本国最后惨败的关键性转折。  
       然而恼羞成怒的美国人,竟也身不由己地循着这一反定律,在广岛扔下原子弹,以最疯狂的复仇愿望,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悲剧,而遭到全世界的谴责。(正如曾深受德国纳粹残害的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国后,转而迫害巴勒斯坦人那样,)正义和非正义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自卫的武器也会变成侵犯的屠刀,以暴易暴是一根危机四伏的钢索,暴力一旦过度,立即走向除暴初衷的反面。在人类历史上,无论正义或是非正义的战争,都是以流血为代价的。  
       人类啊,若是继续滥用战争,你终将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作为一艘注满了油而后沉入黑暗的战舰,满舱能源已成为另一种动力,那是留给后人的百年警示——珍珠港。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凭吊:                                       
(2)利令智昏:                                           
(3)以暴易暴:                                                           
(4)惨烈:                                                        
2.在文中,作者借热带游鱼对“亚利山那号”说的实话,其深层含义是什么?
                                                                                                                                                               
3.美国战争纪念委员会不对海底油库作封闭处理的理由是什么?
                                                                                                                                                           
4.文章结尾所说的“另一种动力”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寓意?
                                                                                                                                                            
4.作者对战争问题的议论,给我们怎样的警示?
                                                                                                                                 
6.读完全文,就珍珠港事件以及“谁是最后真正的赢家”问题,谈谈你有什么新的感悟或见解? 
                                                                                                                                                             
                                                                                                                                                             
答案
1.(1)对着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2)贪图私利使头脑发昏,忘掉一切。 (3)用凶暴的代替凶暴的,这里指掌权者变换了,采用战争的方式依然不变。 (4)悲惨而剧烈。
2.世界并不和平,战争频发不断,作为战争工具的军舰(亚利山那号)始终难逃出要么去进攻要么被毁灭的战争厄运。
3.①油星并未造成海域污染     ②能营造逼真的环境气氛,利于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4.它能引发人们对珍珠港事件的反思:反对暴力、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激励人们行动起来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促进世界文明发展,它是留给后人的百年警示,是永远的动力。
5.在人类历史上,无论正义或非正义战争,都是以流血和灾难为代价的,人类若是继续滥用战争,将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6.文中对日美双方“谁是赢家”问题议论精辟。对此只要抒发主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举一反三

王蒙

       ①我喜爱湖。湖是大地的眼睛,湖是一种流动的深情。湖是生活中没有被剥夺的一点奇妙。早在幼年时候,一见到北海公园的太液池,我就眼睛一亮。在贫穷和危险的旧社会,太液池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是一个奇异的温柔,一种孩提时的敞露与清澈。
       ②那时候我没有见过海,颐和园的昆明湖对于我来说已经是浩浩然荡荡然的大水了。我每去一次颐和园,都要欣赏昆明湖的碧波,惊叹于湖水的美丽与自身的渺小。 
       ③是的,湖是一种美丽,是一种情意。为了陆地不那么干枯,为了人的生活不那么疲劳,为了把凶恶的海控制起来把生硬的地面活泼起来,为了你的眼睛与天上的月亮……你不觉得看到地面上的一个湖泊就像看到天上的月亮一样令人欣喜么,为了短暂的焦渴的生命中不能或缺的滋润,于是有了湖。
       ④北京的西山风景区是很美的,但是大缺少湖水了。这样,对于香山静宜园“双清”的池水,对于小小的儿童乐园式的眼镜湖,我自然是情有独钟。一见到这样的水波荡漾,脸上不由得出现衷心的笑容。
       ⑤后来到了新疆以后,那就开了眼啦。在乌鲁木齐与伊犁之间的天山深处,著名的高山湖泊赛里木湖曾经怎么样地令人眼界开阔呀!湖水是咸的,湖水一望无际,湛蓝如玉,盘山公路傍湖而过,无数拉运木材、粮食、水泥、钢筋、百货的重型卡车从湖边走过。四周是长满枞树的高处终年积雪的山坡。时而有强劲的风自由地吹过。我在这里,感觉到一种庄严,一种粗犷,一种阔大。我不能不庆幸我终于离开了大城市,离开了那一个区一个胡同一处房子。我面对着的是一个严峻的、带几分神秘和野性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一个巨大而晶莹的咸湖,它冷静而又尊严,凛然而又高耸地存在着。你觉得你其实只能向往它却很难有机会去亲近它。
       ⑥在天山南麓的焉耆与库尔勒之间,有一个大湖——博斯腾湖,浩淼无际,芦苇丛生,坐着汽艇穿来穿去也见不到岸。据说有一个外国的总理看展览的时候看到博斯腾湖的照片甚感惊异,他说:“新疆不是不靠海吗?”那宛如内陆的海,那是远古时代的海的遗留,那是对于远离大海的新疆的特殊的慰安。
       ⑦在阿尔卑斯山的脚下,在芝加哥的北边,在布加勒斯特的市区,在高原墨西哥城近郊,我造访过许多湖泊。我流连忘返,我抱怨自己只能匆匆邂逅,匆匆离去,我太对不起上苍的得意创造与生活给予我的机缘。
       ⑧而珠海斗门的白藤湖呢?它是1993年6月走入我的记忆的。这是又一种心绪,又一番风趣。它是那样亲切随和,那样为人所有为人所用。它是一种景观更是一种资源,它是一种大自然的慷慨,也是特有的风水--它象征着斗门人的、白藤湖人的无限发达的可能。度假村的修建已经开辟了新的历史。白藤湖是一个更加人化的湖、人化的自然。1993年我有幸在这里居住了若干天。居住在白藤湖,我觉得舒适而又平安。我觉得发展其实并不难,只要好好地做,只要不把力量放在破坏上。只要我们变得更近人情一些,更简单一些。只要我们多一点美好的祝愿,少一点恶狠狠的狼眼。(有删改)
1.作者在文章的①—④分别写了北京的几处水域,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③段中连用了五个“为了”,说说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新疆赛里木湖和博斯腾湖特点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赛里木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斯腾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说“白藤湖是更加人化的湖,人化的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北京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爱的语言
       ①鸡年春节联欢晚会后,大家谈论得最多的是舞蹈《千手观音》,众口一词,都说好,震撼人。
       ②当《千手观音》节目上场时,我的眼前,突然晃过一片湖,宁静,优雅,神秘,高贵,那是天鹅憩息的一片湖啊,千变万化的舞姿,醉倒眼睛。以为眼花,不及穿衣,跳下床,跑电视机跟前看。真的,那千真万确是一片湖,音乐满载着月色,跌宕开来,一片手臂在乐曲声中缓缓扬起,如次第开放的花瓣,在空中盛开;又如一些柔嫩的翅膀,划着轻风,翩翩而飞,无声无息。透明,纯净,直抵心灵。心,猝不及防被击中。这世界,最动人的,原是这样的无声之爱。
       ③来不及跟朋友道新年祝福,只发一个信息告诉他,《千手观音》好。朋友回,是。对话如此简单,却全部明了。湿湿的感动蕴于心,如眷回大地时那柔柔的草。原来,生命可以卑微,但不可以放弃,如果坚持,一样可以把春天驮在肩上。
       ④领舞的女孩叫邰丽华,两岁时因高烧注射链霉素失去听力,从此告别有声世界。七岁那年她进了聋哑学校,有一节课上,老师踏响木地板上的象脚鼓,把震动传给学生。当“嘭嘭嘭”的有节奏的震动通过双脚传遍邰丽华小小的身躯时,她被从未有过的幸福感袭裹了,她看见彩色的音乐飞起来。从此,她找到了与世界沟通的桥梁,用舞蹈来表达她内心的爱,锲而不舍。
       ⑤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假如《千手观音》由一群健康健全的女孩来跳,肯定也会跳出这样的效果,但给人的震撼却要大打折扣。当21个聋哑女孩,如精灵似的,在舞台上徐徐舒臂的时候,我们惊叹的是,她们怎么可以舞得这么完美呢!——我们感动的,原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生命执著的热爱。
       ⑥爱的语言,原可以不用说出,用手臂,就可以缓缓表达。
       ⑦一个动作因此而成了经典,它表达的主题只有一个: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⑧这世界,总有什么,能迅捷击中我们柔软的心扉,让它在一瞬间开启。而之后,我们会更懂得珍惜,珍惜爱,珍惜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
1.在鸡年春节联欢晚会“观众最喜爱的节目”评选中,舞蹈《千手观音》以绝对领先的得票数荣获特等奖。本文作者也说“众口一词,都说好,震撼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该节目 “震撼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画线的文字“如果坚持,一样可以把春天驮在肩上”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写道:“假如《千手观音》由一群健康健全的女孩来跳,肯定也会跳出这样的效果,但给人的震撼却要大打折扣。”请问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一”前夕,《千手观音》剧组来南通举行了专场演出,聋哑演员们翩翩起舞,再次征服了广大的观众。假设你也观看了现场演出,请结合上文内容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开始

       婴儿在产房中的第一次啼哭,是生命的开始;冰雪在山坡上消融成溪,是春天的开始;人与人彼此在凝视中用笑脸相迎,是沟通的开始;双方在内心中用尊重握手,是平等的开始;看到口渴难耐的陌生人,懂得递上一瓢水,是爱心的开始;送人玫瑰后,发现手有余香,是快乐的开始。
       每一次的开始都昭示着最终的结束,而每一次结束又意味着新的开始。草青了会桔,草枯了还会再青;花开了会谢,花谢了还会再开;云聚了会散,云散了还会再聚。不要在开始中期待太久,不要在结束中留恋太多。没有一劳永逸的开始,也没有无法拯救的结束。人生中,你需要把握的是,该开始的,要一无反顾地开始;该结束的,就干净利落地结束。
       生命在哭声中开始,又在哭声中结束,所不同的是因为你的奉献、你的付出、你的爱,你去世后,有许多素不相识的人为你恸哭。这样的结束,是对开始最完美的回报。家庭在甜蜜中开始,又在幸福中永恒,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双方的欢笑、体谅、扶持、恩爱,这样的局面。是对开始最温暖的馈赠。
       成就事业的人,不一定占据了最好的开始,却一定能用心做到最后,就因为这样的专注和认真,最终走向了成功。可惜,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苦思冥想,为人生设计了一次又一次开始,然而,常常因为虎头蛇尾,最终一次又一次半途而废。
       这个世界,有悄无声息的开始,有轰轰烈烈的开始,有谨小慎微的开始,有大刀阔斧的开始。人生的每一段路,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不同的人会赋予自己不同的开始方式。这些方式,折射着一个人经营生活的心性、眼界、胆魄、气度和襟怀。
       号角是冲锋的开始;掌声是荣誉的开始;赠予是共享的开始;舍弃是得到的开始;偏信是昏聩的开始;骄傲是失败的开始;冷漠是孤独的开始;贪婪是罪恶的开始。
       一粒尘埃,在空气中凝结,最后生成磅礴的云雨;一粒砂石,在蚌体内打磨,最后结成昂贵的珍珠。有时候,渺小的开始,可以成就雄壮而宏大的事业;有时候,平凡的开始,可以走出崇高而伟大的人生。
1.什么是生命的开始?
                                                                                                                                           
2.在人生中,你需要把握的是什么?
                                                                                                                                                          
3.成就事业的人是怎样对待开始和追求成功的?
                                                                                                                                                         
4.为什么有的人苦思冥想,为人生设计了一次又一次开始,却常常最终一次又一次半途而废?
                                                                                                                                                           
5.“一粒尘埃,在空气中凝结,最后生成磅礴的云雨;一粒砂石,在蚌体内打磨,最后结成昂贵的珍珠。”这句话的寓意是什么?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人生的标点
       我希望我的人生是一个句号,圆满而充实。
       母亲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逗号,总有未完的续音,这样才不会终结,才会充满希望。于是,当我失败时,再也不愿让衰草抚慰伤痕,拒绝让微风抚平记忆。我要靠我自己站起来,是的,要靠自己,我要自己去写完那逗号后的下文。渐渐地,我懂得了“逗号”的真正内涵。
       父亲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冒号,永远都给人启迪,引人思索。于是,我在生活中尝试着发现,尝试着拓新,记得,是太阳的柔光,是落叶的飞舞,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春去秋来,我便用心灵在人生的冒号后写下了我最珍贵的感受。
       爷爷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引号,把经历中最刻骨铭心的片断“引”起来,藏在心底,让它成为回忆的瑰宝,前进的鞭策。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启蒙老师:是她牵着我走向人生大门。是她教会我如何做人。是她在我悲伤时给我心灵的安慰,在我失败时给我重振的勇气。我将这段记忆放在引号中,成为我心灵深处的宝石。
       奶奶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串长长的省略号。面对自己的荣誉、鲜花,省略些吧。这样,你才能淡泊一切浮躁,去寻找一种比生命更长久的踏实。面对别人的过错,省略些吧,这样,你才能微笑着用你的胸怀去容纳整个世界。于是,我学会了什么是沉着,什么是宽容;我兴奋地发现,我应有的一颗包容万物的心灵。
       终于有一天,母亲对我说:“孩子,其实,没有谁的人生可以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句号,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可贵的是,你一直都在追寻着句号。这不是目的,而是过程。但重要的,也就是这过程。”
       我忽然间发觉,我在寻求“句号”的过程中成长了。我懂得了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一个不以生为始,不以死为终的过程。于是。我学会如何去珍惜我所经历的一切。曾经的历程就像退了潮的海,虽已不再汹涌澎湃,但它还是将贝壳留给了沙滩;曾经的历程就像落了山的太阳,虽已不复光辉,但它把星星留给了苍穹。
        我,虽然没有得到人生的句号,但我已经拥有了最弥足珍贵的经历。毕竟,只要努力追求过了。就可以无悔。
        我相信,我终究有一天会成为一个竖立的感叹号!
1.论题“人生的标点”并没有告诉我们作者的观点。那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呢? 
                                                                                                                                                         
2.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有不同的意思,请分别解释。
(1)面对自己的荣誉、鲜花,省略些吧。这样,你才能淡泊一切浮躁,去寻找一种比生命更长久的踏实。
                                                                                                                                                             
(2)面对别人的过错,省略些吧,这样,你才能微笑着用你的胸怀去容纳整个世界。
                                                                                                                                                           
3.说说下面句子的具体含义。
     曾经的历程就像退了潮的海,虽已不再汹涌澎湃,但它还是将贝壳留给了沙滩。
                                                                                                                                                          
4.文章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5.你认为人生是一个什么标点符号?理由是什么?谈谈你的认识(40字左右)。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的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赠,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线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就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酸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落款处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闷闷不乐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的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轻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选文第④段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
                                                                                                                                                          
2.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文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
                                                                                                                                             
(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3.选文第⑦段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几句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4.选文第⑤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
                                                                                                                                                       
5.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