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的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赠,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线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就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酸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落款处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闷闷不乐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的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轻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选文第④段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
                                                                                                                                                          
2.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文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
                                                                                                                                             
(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3.选文第⑦段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几句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4.选文第⑤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
                                                                                                                                                       
5.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答案
1.只有那些心存感激的人才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2.①“黄金屋”指纸钞或值钱的东西。 ②“试金石”是说寄出去的书成为了检验孩子们是否具有感恩之心的测试物。(意近即可)
3.示例:老人在想:“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在收到书后都无动于衷?难道他们对别人的给予都不知感激?难道这群孩子情感都那么贫乏?如果这样,那我们的后代就让人担忧了。”(须紧扣老人为收不到来信而着急郁闷的心理来写。)
4.为后文老人等待学生来信(来电)和收到贺卡埋下伏笔。
5.因为没有感激之心,即使受到别人再多的关爱,以后也不懂得去关爱他人,回报社会。 (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王周生)

       中文的“秋”字,在甲骨文里,是一只蟋蟀的造型,发音也拟蟋蟀鸣叫而来。蟋蟀是秋天的鸣虫,秋天又是收获的季节,汉字演变的结果,象形字“秋”成了现在的模样:禾谷熟,似火的,丰收了。英国人的秋,叫“autumn”,源自拉丁文,有成熟、渐衰的意思。
       美国人的秋,干脆叫“fall”,和“掉下”同一词,会意是落叶之意。就是说,
       美国人的秋天就是——落下。
       谁会喜欢把秋天叫“落下”呢?查查英文字典里,更让你吓一跳。“fall”的意思还有垮台、堕落、下降、衰败之意,总之,每一个意思都有意味着向下。果实熟了,自然要掉下;树叶黄了,自然要落下;“fall”——向下,形象是形象,可是,落下、掉下以后呢,是怎样的一派景象?
       是一片萧飒。
       还是中文的“秋”字好。一个秋字给你一串想像:秋叶、秋黄、秋实、秋阳、秋空、秋声……每一个词都是一幅金黄的图画,每一幅图画都欣欣向荣,诱人仰望。
       曾看见一棵巨大的枫树,同一时刻演绎着从绿到黄的种种秋色,那树叶,有黛绿、翠绿、淡绿、浅黄、橙黄、姜黄、棕黄、赭黄直至火红。每一片叶子都像一朵个性独特的花儿,几十种颜色交织在一起,辉映成壮观景象。那些由绿渐黄渐红的叶子,深深浅浅,挤挤挨挨,融为一体。那色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仿佛是热闹的送别,又像是依依不舍。谁说一年四季只是春红、夏绿、秋黄、冬白?光是秋季,就呈现数不尽的斑斓。你瞧,地上已是落叶一片,树上依然蓬茸生辉。
       这,才是秋呵!                                        A                                 
       曾在农场种过大片水稻,灌浆之后的稻穗,缀满浅绿色一粒料嫩谷,昂首挺胸。可待到稻谷熟了,黄澄澄一片,越是饱满的稻穗越是沉甸甸低下头,像是一个个害羞的姑娘小伙儿。
       这,才是秋呵!                                         B                                
       别只欣赏秋天那“禾谷熟,似火灼“的外表,走进秋的深处,还会发现,这秋的心里,藏着的全是春。不信,你掰开果实看看,哪一颗果实的芯里,没有细微的胚芽,哪一粒胚芽,不期待着萌发。
       这,才是秋呵!这叫向住。
1、作者在介绍中文的“秋”字时,为什么还要提到英国人的秋,美国人的秋?
                                                                                                                                                      。
2、仿照结尾处“这叫向往”的表达形式,根据文章内容,请你在A、B两处补充对应的句子。
                                                                                                                                                          
3、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请赏析。(任选一题)
      ①曾看见一棵巨大的枫树,同一时刻演绎着从绿到黄的种种秋色,那树叶,有黛绿、翠绿、淡绿、浅黄、橙黄、姜黄、棕黄、赭黄直至火红。
      ②可待到稻谷熟了,黄澄澄一片,越是饱满的稻穗越是沉甸甸低下头,像是一个个害羞的姑娘小伙儿。 
                                                                                                                                                           
4、说说你对“这秋的心里,藏着的全是春”这句话的理解。
                                                                                                                                                          
5、将下面这首诗与上文比较,说说两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

题型:浙江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孤独的天边
薛雪
       可能是年少时孤独惯了,我一直喜欢独处,并迷恋独自远行。只要有可能,我一定单人远足。
       喜欢孤独,或者说愿意孤独。孤独时,才会发现平时发现不了的东西,才会感受平时感受不到的感觉。
       在新疆的那个孤独的傍晚,可能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几个时刻之一。
       那天我们西部采风团到达南疆的目的地时,已是日落时分。驻地都是自己人,见老家来人,非常热情,将一行人安置好嘘寒问暖。我草草洗了澡后,便独自走出驻地。
       虽是六月末,而这里的早晚已是凉风习习,与中午的温差很大。凉风中我走出一段路,在塔河边的一个小沙丘上坐了下来。环顾四周,一片寂静,只听见风拂过红柳(沙漠上一种植物)的呢喃与自己的呼吸声。正在缓缓落下的太阳似乎离我不远,正羞赧地与我告别。我望着它,突然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留恋。这很像是恋人的告别,刚刚还在与我缱绻,转眼却要离我而去,我是那样的不舍!它似乎一点也不顾及我的情绪,径自向西沉去。当它即将沉下去了的瞬间,我才发现,我正孤独地坐在天边
       也就是在此时,我突然感到这个世界似乎只我一个人存在着。我孤独地立在一块偌大的画布上有些不知所措,我为自己突然拥有这无边的宽阔而不知所措。于是我不由自主地站起来对着天边大声呼喊:喂——你——在——吗?
       我在呼唤谁?我不知道,但是我分明听到了回答!然而,对方似乎也在寻找:喂——你——在——吗?
       听到对方的声音,我恍然大悟,其实生命中的许多寻找都是徒劳的,你或许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寻找来的,可能只是自己的回声或者是某个美丽的错觉!
       于是我忽然有些绝望,为一种瞬间得到的禅悟而绝望!而此时那轮刚才还美艳绝伦的太阳,也渐渐变得晕黄,即将离开我的视线。瞬间,漠风四起,落日悲壮。我用忧伤的眼睛掠过眼前的沙丘,只见它们的前胸后背皆勾勒着辙印灰黄的沧桑。
       一棵高大的红柳异常醒目地突兀在沙丘上,如美丽的吉卜赛女郎,高昂着倔强的头颅,流转着火似的眸子。此刻,我感到自己渐渐凝固的血液,正在“吉卜赛女郎”的注视下融融回暖,并以一朵花的姿势缓缓绽放。
       远处忽然传来冬不拉的弹唱,那可能是维族村的人们在即兴歌唱。
       ……
       天边飘浮的歌声,述说着无尽的爱慕
       天边升起的明灯,照亮了一生的旅途
       我愿与你策马同行,奔驰在草原的深处
       我愿与你展翅飞翔,遨游在蓝天的穹谷
       ……
       洪荒里也有热血流淌,苍凉的尽头其实是红尘的梵唱。我突然感到身体一阵空灵,轻盈无比。回首远望,天边晚霞灿烂。透过霞光,我看见一双深情的眸固执地穿过沙漠,温柔地与我对视……
       于是,在孤独的天边,留下了我动人的微笑与晶莹的泪光……
       一只鹰从头顶令人羡慕的优美滑过,于是我对那双眼睛说:我决定下辈子做一只鹰,以你为侣,划过长空,飞越关山,可好?
1.在感叹”我正孤独地坐在天边”之后,作者又重点描述了哪些见闻,这些见闻分别具有那些特点?请分条陈述。(写出两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景物的变化,引发了作者感情的变化,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感情变化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透过霞光,我看见一双深情的眸固执地穿过沙漠,温柔地与我对视……”中,“一双深情的眸”你怎么理解?对全句你又怎么理解?立足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本文的结尾有多余之嫌,直接删去,以倒数第二段做结更好。你认为呢?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
马德

       人生烦恼无数。
       先贤说,把心沉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先贤甚至什么都没想,就沉静下来了,而芸芸众生,在听得“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
       真是层出不穷。
       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恼的依旧难消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
       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数。
       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一类像是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却发现,永远登不到顶,最终也看不到头。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
       另一类人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要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流岚,赏赏霓虹,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自足。
       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本质的价值。/ 有的人本来幸福着,却看起来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却看起来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真切,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滋味。
       所以人生的烦恼实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这个世界,为什么烦恼的都有。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着这个沉重的布囊,装得越多,牵累得也就越多。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诗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其实,谁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别人心里。(选自2007年6月19日《杂文报》) 1、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十段“有的人本来幸福着,却看起来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却看起来很幸福。”这是什么原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十一、二段作者用“活得糊涂”和“活得清醒”来阐释对幸福和烦恼的认识,并说 “人生的烦恼实是自找的”,这些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最后“其实,谁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别人心里。”读了本文,你一定会有很多感悟,请谈谈你对“幸福”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海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听 雨
季羡林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感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⑥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春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濛濛。
       ⑦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⑨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1995年4月13日)
       [注释:①季羡林:1911年出征于山东临清县。北大教授,著名学者。精通多国语言文字。文中“死文字”指已失传的吐火罗文。②醍醐(tí hú):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③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指对生死的通达看法。]
1、春雨让“我”兴高采烈,文中描写了哪些场景,烘托作者的这种喜悦之情?请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任选两句作简要分析。
       ①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
       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③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第③段中划线的词语分别指代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雨”是中国文化人的一件雅事,作者的“听雨”和蒋捷的“听雨”表现了怎样不同的境界?请做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上个世纪的飞雪和溪流
迟子建
        去年深冬,在回故乡的慢行列车上,我遇见了两个老者。他们一胖一瘦,相对着坐在茶桌旁,一边喝酒,一边愉快地交谈。其中的一个说,四十多年前的一个夜晚,他驾着手推车,从山上拉烧柴回家。走到半程时,天飘起了雪花。雪越下越大,到了一个三岔路口时,他习惯地上了一条路。然而走了一会儿,他发现那路越走越生,于是掉转车头,又回到岔路口。雪花纷纷扬扬的,天又黑,他分辨不出南北东西了,于是凭着直觉,又踏上了一条路。可是他越走越心虚,因为那条路似乎也是陌生的,他害怕了,又一次回到岔路口。心想这么目的不明地乱走,不如停在原地,等待天明雪住了再说。怕夜里狼来袭击,他生起了一堆火。深夜时,家人寻来了。他这才知道,他第一次踏上的路,是正确的。只不过因为雪太大,改变了路的风貌。那人说:“谁能相信,我让雪花给迷了路呢!要是搁现在,可能吗?”他指着车窗外的森林说:“看看,这雪一年比一年小,风一年比一年大,这还叫大兴安岭吗?”
       透过车窗,我看见稀疏的林地上,覆盖着浅浅的积雪,枯黄的蒿草在风中舞动。而在雪大年份,那些蒿草会被深深地埋住,你是看不到的。天虽然仍是蓝的,可因为雪少得可怜,那副闪烁的冬景给人残缺不堪的感觉。
       而这样的景象,在大兴安岭,自新世纪以来,是越来越司空见惯了。
       我想起童年在小山村的时候,每逢冬天来临,老天就会分派下一项活儿,等着我们小孩来接收,那就是扫雪。那个年代的雪,真是恋人间啊!常常是三天一小场,十天一大场,很少碰到一个月没有雪的时候。雪会大到什么程度呢?有的时候,它闷着头下了一夜,清晨起来,你无法出去抱柴了,因为大雪封门了。这个时侯,就得慢慢的推门,让它渐渐透出缝隙,直到能伸出苕帚,一点点地掘开雪,门才会咧开嘴,将满院子的白雪推进你的视野,有如献给你一个明朗的笑。门开了,我们赶紧穿上棉鞋,戴上围脖和手套,去院子中扫雪。先是扫除一条能通行的小路,然后把雪撮到大花筐里,放到爬犁上,一车车地运到自家的菜园里,堆起来,做肥料了。第二年春天,融化的雪水会滋润黑土,利于耕种。
       因为雪造访得频繁,冬天时,那些爱串门的人,在踏进别人家的门槛时,第一件事就是跺脚,抖掉沾在鞋上的雪。因此,那儿的人家,在冬天时,爱在门口放一个毡垫。
       那个年代,不光是雪多,溪流也是多的。夏天,我们常到山上玩,渴了,随时捧山间的溪水来喝。溪水清冽甘甜,带有草木的清香,我喝的这世上的好水,就是大兴安岭的溪水。那时植被好,雨水丰沛,因而溪流纵横。女孩们夏天洗衣服,爱到溪水旁。省了挑水,可以洗个透彻,洗衣服的时候,蝴蝶和蜻蜓在你眼前飞来飞去的,它们的翅膀有时会温柔的触着你的脸;而溪水中呢,不仅浸泡着衣服,还浸泡着树和云的影子,好像它们嫌自己不干净,要你帮着洗一洗似的。洗完了衣服,我们往往会趁着太阳好,把衣服搭在溪畔的草地上。晾晒着的衣服紫白红黄都有,蜜蜂也许把金黄的衣服当成了大盘的向日葵,围着它嗡嗡地闹;而盘旋在红衣服上空的,往往是乌鸦,它们一定以为那是一大块鲜肉,想着大快朵颐。
       大兴安岭的河流,到了冬天都封冻了。柔软的水遇到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哪有不僵的呢?可母亲告诉我,我们家在设计队的时候,后山上有一道泉水,冬天是不冻的。她觉得这条泉神奇,于是常常去哪儿接了泉水,挑回来给我们喝。她常用劳苦功高的语气说:“你聪明,就是喝那山泉喝的!”可我也有愚蠢的时候,便问她是否也曾让我喝过阴沟的水,母亲气呼呼地冲我翻白眼,叫着:“没良心啊!”母亲说,我们后来搬家了,所以那道泉水在那座山上,究竟活了都少冬天,她是不知道的。
        冬天有冬天的样子,夏天有夏天的样子,风霜雨雪交替而来,那才叫好日子啊。雪灾、旱灾和火灾,那时真是少有啊。我还记得,有一年起了雷击火,父亲奉命去打火,他们到了山中,只是打了防火隔离带,守着它而已。火着到一定程度,自然灭了,父亲回家了,他带回了公家发放的压缩饼干,我们抢饼干吃的时候,竟然觉得打火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大兴安岭的开发,是林木资源日渐匮乏,小时候常见的参天大树,好像都被老天召走,做了另一个世界晚祷的蜡烛,难觅踪影了。而那如丰富神经一样遍布大地的溪流,也悄然消逝了。好在政府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受到摧残的林地有了复苏的机会。如今的大兴安岭,冬天少雪,夏季少雨,风天多了起来,火灾也时有发生,在那儿工作的人,春秋两季的防火,成了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我已故的爱人,对人是悲观的,他说只要人在,自然就会遭受破坏。他曾天真地对我说:“大兴安岭全境人口不过五十多万人,我看不如把所有的人口都迁出去,异地安置,做到真正封山。这样,政府也不用往这儿投一分钱,靠大自然的力量,几十年后,树起来了,动物也起来了,中国会留下最好的一片原始森林。”大兴安岭的面积相当于一个法国,如果他的愿望实现的话,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福气,也是世界人的福气。可我知道,这样的想法,无论是在他生前还是死后,都是“天上的想法”。
        我怀念上个世纪故乡的飞雪和溪流。我幻想着,有一天,它们还会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带着重回人间的喜悦,妖娆地起舞和歌唱。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
(1)泡(          )          (2)丰(           )
(3)压(          )          (4)乏(           )
2、结合语境,解释加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而这样的景象,在大兴安岭,自新世纪以来,是越来越司空见惯了。
                                                                                                                                                        
(2)我幻想着,有一天,它们还会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带着重回人间的喜悦,妖娆的起舞和歌唱。
                                                                                                                                                             
                                                                                                                                                             
 
3、列车上的老者说:“谁能相信,我让雪花给迷了路了呢!要是搁现在,可能吗?”请写出老者话中的含义。
                                                                                                                                                            
4、在四十多年前的“那个年代”,作者家乡的飞雪有什么特点?作者家乡的溪流又有什么特点? 
                                                                                                                                                            
                                                                                                                                                            

5、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洗衣服的时候,蝴蝶和蜻蜓在你眼前飞来飞去的,它们的翅膀有时会温柔地触着你的脸;而溪水中呢,不仅浸泡着衣服,还浸泡着树和云的影子,好像它们嫌自己不干净,请你帮着洗一洗似的”进行评析。
                                                                                                                                                             
6、为什么作者说当时“打火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7、“天上的想法”是指什么想法?作者为什么说她丈夫的想法是“天上的想法”?
                                                                                                                                                           
8、你认为作者怀念“上个世纪故乡的飞雪和溪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题型:吉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