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雪      (1)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

敲雪      (1)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敲雪
      (1)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2)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3)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4)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5)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6)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7)“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8)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9)“回去拿根竹竿来吧。”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10)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11)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12)“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
      (13)“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
      (14)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睡呀,你怎么了?”母亲不耐烦了。“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15)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看了一会,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16)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17)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18)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好转。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
      (19)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想读书了?” 
      (20)“想!”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口味不好!”
      (21)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
      (22)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3)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3.选文第(11)段中,父亲为什么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4.分析选文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
                                                                                                                                                         
5.选文第(18)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6.请分析选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
                                                                                                                                                         
7.为文章结尾处补充一段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议论性或抒情性的文字。
                                                                                                                                                         
答案
1.父亲为了保护好能为我们兄弟上学提供书费保证的杏树、李树、桃树而整夜去敲树上的雪,最后病倒了。
2.不能;第(3)段是插叙,交代父亲对这些杏树、李树、桃树的重视、喜爱、悉心照顾以及这些树对我和几个兄弟读书的重要性,表现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人读书受教育的重视和对我们的爱,为下文父亲半夜听雪、敲雪和训斥我摘桃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3.因为父亲怕晚上积雪会把树枝压折,影响收成,耽误我们兄弟几个交学费(上学)。
4.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敲雪时动作的小心翼翼,表现了父亲对这些树的细心与重视,表现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个读书、上学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爱。
5.景物描写,写出了杏、李、桃的丰收景象,体现了父亲的辛苦没有白费,表达了我们对父亲的爱和敬仰。
6.关爱子女,重视教育,坚韧,吃苦耐劳。(答出三点即可)
7.答题要点:(1)能揭示主旨(2)运用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3)语言流畅优美。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完成1—5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句话中的“镶嵌”一词能否换成“站立”?
                                                                                                                                                
2.划出文中描写老王肖像的语句,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3.为什么老王病危之际,还要给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鸡蛋呢?
                                                                                                                                                
4.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5.为什么想起老王就“总觉得心上不安”?
                                                                                                                                                 
题型:广东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5题。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部分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                    ,表达出作者                        的情感。“这
     样”指代                                             
3.“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
      班……”这儿的“确”和“但”在语气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实在标致极了。”“标致”你怎么理解?
                                                                                                                            
5.你认为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题型:湖北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人生如沙漏,                                 。你取得了沙漏上面的成功,你就应该想到下面还有空白需要你填充;你遭到失败,你更应该想到付出自己更大的力量让它漏下去。这样一来,上面的空白不就被成功所代替了吗?聚沙成塔,口口口口,滴水穿石,积少成多,不要小看了细小的沙漏,实际上它就是我们人生的 suō yǐng (                )我们每个人都是沙漏,每天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情况,如果我们不是一件一件地处理,让一粒一粒的沙子通过的话,就可能遇到更多的zhàng ài (                 )或伤害。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写汉字。
      suō yǐng (                     )            zhàng ài (                       )
2.在文中“口”内填写恰当的成语。
3.文中“             ”上应填的语句为  [     ]
     A.要注意积累。 B.要注意运用。 C.要学会换位思考。D.要学会筛选排除。
4.模仿文中画“      ”的句子,要求以“你获得了沙漏上面的欢乐”开头,仿写两个句子,话题相同,修辞和句式也相同。
                                                                                                                                                           
5.读了本文,你受到那些启示?
                                                                                                                                                           
题型:江苏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