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99分的苦恼 ①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
题型: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99分的苦恼 |
①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 ②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几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到94、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80多分,于是就有(甲)_________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③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拿出来数落一番。这时孩子默默流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④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⑤孩子自然无可奈何,但她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刻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作业。 ⑥皇天不负苦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乙)________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 ⑦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⑧我大喜。待她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示意孩子把试卷奉上。 ⑨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这最后1分!” ⑩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 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肯努力,而是她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个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花了眼;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了。她妈也忍不住笑了。 1、文中(甲)(乙)两处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 A、于是就有(甲)(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所选词语:__________ B、老远就喊着(乙)(走 冲 迈)进门来了。所选词语:__________ 2、第①段画横线句子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段形象地写出了她妈当时的心情变化,开始是_______,继而是______,接下来有一个很能体现后一种心态的动词是__________。 4、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苦恼中,他们各自苦恼什么?简要回答(15个字以内) 孩子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甲):引发 (乙):冲。 2、母亲对女儿的期望很高。 3、高兴 失望 “瘫” 4、孩子:不被妈妈理解,总受妈妈指责;妈妈:女儿不争气,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我”:女儿受委屈,自己左右为难。 (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母爱的天空泪雨滂沱》 张正直 |
我的家乡在沂濛山腹地。这里土壤多为沙石,小麦、玉米等作物不易生长,村民们一年到头全靠地瓜干煎饼来维持生活。我们兄妹4人,我在家是老大,日子过得很苦。但母亲没有听邻居大叔那句“穷读书、富放猪”的致富经,先后把我们送进了学校。 从我记事起,便知道父亲没日没夜地在山上采石头卖,辛辛苦苦的父亲采一天石头才能挣5角钱。母亲在田里劳作,操持一家人的生计。常年的辛苦使她患了一身的病。 记得从县城看榜回家时,母亲正蹲在地下剁地瓜皮。见我回来,她期盼地问:“儿子,考上没有?” 我不敢正视母亲的眼睛,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别泄气,考不上再考。”母亲又继续剁地瓜皮。只听“哎哟”一声,我抬头一看,母亲正用右手使劲捂着翻地瓜的手,殷红的鲜血顺着手背淌了下来,滴在了未剁碎的地瓜皮上。 那一刀剁在了母亲的手上,也剁在了我的心上,整整疼了好几年啊! 第二年,我考上了山东省丝绸工业学校。母亲再也拿不出一分钱。她东借西借只借到了70元钱,可离300多元的学杂费还差得太远。母亲三天三夜没合眼,看见母亲更加消瘦的脸和日渐增多的皱纹,我哭了:“妈,这个学我不上了。”“说什么傻话,多读书没坏处。妈会想出办法的。”第四天吃完晚饭,母亲告诉我她去姑姑家借些钱。 那天,我和父亲坐在灯下一直等到半夜12点,母亲还没回家。我坐不住了,因为去姑姑家都是坎坷不平的山路,要经过几座山和一片阴森的坟地,就是白天走,也叫人毛骨悚然。我懊悔极了,我怎么就没想到陪母亲一起去呢!父亲也急得不行,就在我们准备出门接母亲时,母亲踉踉跄跄地回来了,额头上,手上都是血。 我扑过去:“娘,发生什么事了?” 母亲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路上遇到打劫的,要钱,我说没有,他搜了半天,没搜着,就把我打了一顿。”说着,母亲脱掉鞋,从里面抽出一沓钱递到我手里:“儿子,拿去交学费吧。” 接过母亲差一点搭上性命换来的两百多元钱,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 在丝绸学校读书的日子里,每当就餐时,我捧着热气腾腾的馒头都会想起母亲,体弱多病的母亲长年累月咀嚼的都是地瓜煎饼呀! 寒假结束返校前,我故意对母亲说学校的饭菜吃不饱。母亲心疼地为我连夜准备了一大尼龙袋地瓜干煎饼。 回校后,我把煎饼放在床下的木箱里,每当吃饭时,我就拿上几个偷偷溜出校园,眺望遥远的故乡,啃那令我既爱又恨的煎饼。 放暑假时,我用省下的50多斤馒头票去食堂换回了两袋馒头。 当我把馒头捧给母亲时,母亲迟迟没有伸手,愣了好半天,她才说:“儿子,这是你偷的吗?”“娘,不是……”“不是偷的,怎么有两袋白面馒头?这么多年,娘见也没见这么多白馍呀。”“这是我拿馒头票从食堂换回来的!” 母亲怔怔地望着我好大一会儿,伸出双手颤抖地接过馒头,喃喃地说:“好儿子,娘吃……”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中所写的两件事。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一节中介绍家乡和邻居大叔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文中“那一刀剁在了母亲的手上,也剁在了我的心上”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有很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请从以下两句的划线词中任选一个作分析。 (1)母亲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路上遇到打劫的,要钱,我说没有,他搜了半天,没搜着,就把我打了一顿。” (2)每当吃饭时,我就拿上几个偷偷溜出校园,眺望遥远的故乡,啃那令我既爱又恨的煎饼。 分析第( )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以“母爱”为话题在写两个句子,与前一组句子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 假如我是天上的风筝,母爱则是拴着风筝的长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选自课内的语段,回答问题。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用一个短语概括这两段文章所写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戏台”和“横笛”的描写,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横线划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并分别分析其作用: 第一处比喻句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比喻句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喝采”一词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寄贺年卡的人》,完成下列练习。 新年将至,他却没有快乐。也就在这时,他收到了一张贺年卡,这令他很意外。 妻子去世一个月来,他始终无法从痛苦中挣脱。他冷漠地对待这个世界,消极地生活。人们劝他振作,他却冷冷地丢给人家一句:“我心已死”。人走屋空后,他孤寂地坐着,一口一口地喝烈性酒。 他不知道,在他日日冷漠地对待的这个世界时,有谁还会给他寄贺年卡。 贺年卡的封面图案很简单,洁白的纸上画着一片绿色的叶子,叶子上方印着五个字:“默默的祝福”。打开贺年卡,他却没找到寄卡人的姓名,只在像封面一样洁白的纸上,有钢笔写着的几行字——“别去猜我是谁,也不必去寻找。只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人在默默地祝福你。生活依然美好,依然充满热情,依然充满爱。新年与你同在!” 这几行字,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心中悄悄地潜入一丝暖意,是谁送来的这份温暖呢?他极力去辨认那钢笔字,但这隐去姓名的祝福者显然是要真正隐去他自己。字,一笔一划,横平竖直,是标准的仿宋体,根本看不出一点个人风格。谁呢?我一定要找出来。 第二天上班,他仔细观察他的同事。他冲他们微笑点头。妻子去世以来,这是他第一次露出微笑。同事们也分别向他回报以微笑,微笑充满了温馨。他分辨不出,他觉得每个人都像是那祝福者。 在美好的微笑与轻声的祝福中,他感到生活真的充满了爱。有什么东西在他心底悄悄________,他冰封已久的情感被________了,他的心尚未死。 “别去猜我是谁,也不必去寻找。”他想起了这句话,他知道他是找不到那个人的。他郑重地从信封中抽出贺年卡,珍惜地抚摸着。突然,他看到信封上的邮戳:贺年卡上挂号寄来的,为什么不去问问邮局呢?他来到邮局。 邮局的人说:“噢,这个办封号邮贺年卡的人我们记得非常清楚。两个月前,来了一女人,很瘦,因为病态,她的嘴唇几乎没有血色。她说她得了绝症,将不久于人世了。她请求我们代她在年前寄出这张贺年卡……我们知道她已经死了,因为她临走说,如果她能将生命熬到年底,她将亲自来寄这张贺年卡。” 听完这些,他已知道了这寄贺年卡的人。他深深地,不知是向这告诉他谜底的人,还是向那已长眠的妻子,鞠了一躬。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邮戳( ) 鞠了一躬( ) 2.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入文中空白处。 A.融化 B.熔化 C.融解 D.解冻 3.一张贺年卡,几句发自内心的话,使“他”的人生态度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个转变是:( ) A.绝望→新生 B.痛苦→乐观 C.微笑→冷漠 4.寄贺年卡的人是( ) A.邮差 B.他的妻子 C.他的同事 D.邮局的人 5.新年将至“他”为什么没有快乐?这时候他收到贺年卡为什么感到十分意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末“他”的一躬是给谁鞠的?你能理解这一躬的含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