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怎么了?邵燕祥  说起来是去年的事了。某市又出了一件“全国第一”,说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从那天起发放的机动车新车牌,没有尾号为“4”的了。据说,是因

“四”字怎么了?邵燕祥  说起来是去年的事了。某市又出了一件“全国第一”,说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从那天起发放的机动车新车牌,没有尾号为“4”的了。据说,是因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四”字怎么了?
邵燕祥
  说起来是去年的事了。某市又出了一件“全国第一”,说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从那天起发放的机动车新车牌,没有尾号为“4”的了。据说,是因为众多的驾驶员、车主们偏爱“6、8、9”等所谓吉利数字。新车上牌照电脑选号遇到“4”,就很沮丧,要求调换。这回好了,当地有关部门干脆从机选号库里删除了所有尾号为“4”的牌号组合,安生了。
  当时,我看着报纸上的这则报道,心里想,存折里也见“4”就删吗?嘴里说,这算得上是一条新闻。旁边的人说,你少见多怪了,某大楼早就把4层改称“3层A(或B)”。我没去过这座大楼,不知道14层是否相应地改称为“13层A(或B)”,但问题又来了,“13”,按洋迷信也不“吉利”,据说有家宾馆早把13层改掉了,但不是把13层改为“12层A(或B)”,而是从12层一跳,直接到15层了。
  有些人认为避讳“4”字属于迷信,便提出了自己的对策。据说,他有一次碰上了“1414”这个数码,却能甘之如饴,原来他按照唱歌的简谱来读,发音便是“都发都发”,一家人也皆大欢喜。
  转了一圈,还是回到了对“死”的畏惧心理,回到了对“发”的心向往之。 说穿了,“4”字,在不少人看来,谐音为“死”。岂但没有文化的“粗人”有这种强迫型的心理病态,甚至不少高学历的“细人”也受到传染。
  这个毛病再发展下去,“4”字头的词汇也得重新洗牌。大抵非褒义词可以保留,如“四分五裂”,本来就不是好事;“四面楚歌”,本来就是一盘死棋;“四大皆空”,已置生死于度外;“四不像”,总是涉嫌怪异。而“四平八稳”、“四面八方”、“四通八达”……虽有“四”字,但幸亏已有“八”字给弥补找回;“四舍五入”、“四书五经”只好任其“死”下去了,可名句名言如“四海翻腾云水怒”可怎么办?
  没有人否认忌讳“4”是一种小小的迷信,那家报纸在发表本文开头所说的那条消息的同时,编者已经质疑——“是人性化举措,还是助长迷信心理”。而过了一天,当地有关主管部门出来声称,这似乎还只是个未见实行的动议。但即使这个新举措胎死腹中,也并不能从根上打消畏“4”如“死”的心理阴影。(选自《中国消费网》有删改)
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单位有辆公车,但该单位从不肯3人同坐,因为该车的车牌号为“1443”。请运用文中的观点对这种现象作出你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1)这个毛病再发展下去,“4”字头的词汇也得重新洗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使这个新举措胎死腹中,也并不能从根上打消畏“4”如“死”的心理阴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说明避讳“四”是行不通的,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请一一列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消除大家畏惧“四”的心理,请你从“一”到“十”(除“四”以外)的数字中任选3个数字,写出其都存在着不吉利或者至少不能引起好感的谐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者认为避讳“四”其实是一种迷信思想,是一种心理病态,应当破除这种思想。(意思对即可。) 2、这些人对“四”有畏惧心理,害怕把“四”理解为“死”。把“1443”理解为“一死死三”,荒唐可笑。(意思点到即可。)
3、(1)重新洗牌:这里指“四”涉及的非褒义词语保留,涉及褒义的则删除;
  (2)胎死腹中:这里指全国尚为“首次”的新举措尚未实施就已取消。(意对即可)
4、(1)存折里的“4”不能删去;
  (2)按洋人的习俗“14”改为“13”也不吉利;
  (3)语言中只能保留含“四”的非褒义词。(意对即可)
5、不设同一答案,参考:一(妖、夭、疑等) 二(恶、厄等) 三(散、删、丧等) 五(侮、诬、忤、巫等) 六(漏、溜等) 七(凄、欺等) 八(疤、扒等) 九(咎、柩等) 十(失、屎、虱等)(任选其中3个,如有其他答案,只要合题意亦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小品文,完成后面问题。
  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步行者打这里路过。
  第一个脚步匆匆,他什么也没看见。
  第二个感慨万千,叹了口气说:“天啦,花中有刺!”
  第三个却眼睛一亮,说:“不,______________!”
  第一个人挺麻木,他看不到风景;第二个人挺悲观,风景对于他没有意义;至于第三个人嘛,他是个乐观主义者。
  朋友,你是哪一个呢?
1、请在原文的横线处填写一句恰当的话。(10个字以内,注意上下文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个人对花的态度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观。请你针对以上一种或多种人生观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读书笔记。目 标
  目标,是一个人飞向成功的羽翼,是对自我的加压和定位,是一种精神督促与心理暗示。
  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同志,少年读书时便胸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抱负;中国现代大文豪鲁迅先生始终以“警世救国”自策自励,三易其志;美国非暴力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立志改变黑人同胞痛苦的现状,发出了“为种族解放运动而奋斗终身”的庄严号召。纵观古今,每位令人高山仰止的巨人,都有极其相似的目标: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奉献给祖国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我为祖国做了什么?”这纯粹的声音,叩问着每个有志之士的心灵,并在不同的时期唤起不同的思想和行为。
  罗布泊的一场铺天盖地的沙暴终于过去了,探险家余纯顺躺倒在炙热的沙丘旁。他曾与一群大学生交谈,说:“欧洲近代发展与一大批探险家分不开,他们发现了大量被中世纪湮埋的文明,在中国则汉有张骞,唐有玄奘。现在,世界上走得最远的是阿根廷的托马斯先生。中国人应该超过这个纪录。这个任务有我来完成。我已走了八年,还会走下去……”这是怎样的思想、怎样的胸怀、怎样的气魄啊!他肩负“中国人”这一称谓,毅然抛弃了安逸享乐与儿女情长,选择了行走,选择了孤独,一往无前地去探险、去找寻。壮士,永远地走了,但在他的遗物展出中,人们被深深地震撼了——不仅被他的发现和经历所震撼,更为他的崇高目标,以及在这一目标感召下凝聚而成的精神所震撼!爱国精神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坚贞的意志、更崇高的起点和更好的鞭策,这是个人灵魂的升华,这是对平庸的俯瞰,这是至高无上的骄傲。
  我们应该明白,只有在人生坐标系中确定了高远的一点,并为之不懈拼搏、奋斗,才能为自己描绘一条完美的曲线。更何况,一个人的一生,在历史的沧桑与厚重面前是如此单薄有限,我们只有把最大潜能贡献给社会,才能体现个人的才力与人生的价值。
  由mother(母亲)和land(土地)组成的motherland(祖国)涵盖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对时值新旧交替、人类文明空前发展之际,祖国需要发展,民族需要腾飞。我们青少年一代任重道远,这更需要我们“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确立正确、坚实而远大的志向。这并不是讲我们也应专注于去做余纯顺第二,去探险去跋涉。现实地说,应思考我要为祖国做什么,能为祖国做什么,明确学习目的,认真高效地学好知识,发掘潜能,借以提高素质,最大限度地报效祖国。
  苏轼云:“报国之志,死而后已。”——诚哉斯言。
1、摘录文中一处语言精彩或内容精辟的语句,并做一点赏析点评。
  摘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则200字左右的感悟联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竞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天快要亮了。蜡烛也快要燃尽了。老妇人在地上到处找,终于找到了一小片带锈的洋铁。她用瘦弱的手指使劲把这片洋铁弯成了半圆,插在蜡烛旁边的泥土中,作为挡风的屏障。布置好了,她站起身来,仍旧慢慢地穿过方场,绕过那一段没有倒下的铁栏杆,回到地窖里去了。
1.为什么要对蜡烛的来历作补充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黑色的大围巾”有何特殊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揣摩文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拂晓前,契柯拉耶夫所属的那一连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直(  )方场,占领了那座桥。  
  ②隔了一两个小时,天色已经大亮。红军的坦克紧跟着步兵过桥去了。战斗在河的对岸进行着,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
  ③这时候,连长派了几个士兵去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打算把他和今天早上战死的战士一同埋葬。    
  ④那几个士兵到处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可是找不着。突然,有一个士兵吃惊地大声叫了起来。 
  ⑤“看呀!”那红军说。
  ⑥大家都朝他指点的方向看。
  ⑦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⑧站在坟旁的红军士兵们立刻脱下了帽子。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⑨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  )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
  ⑩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jū gōng(  );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jīng rǎo(  )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1.在原文括号内为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选文中两次出现“这时候”,请说出具体指什么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次提到老妇人的黑色围巾,这有什么特殊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对蜡烛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找出第⑨段描写老妇人的动作的词语,并说说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画线的语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在第段不点出人物的姓名,而只说“南斯拉夫的母亲”和“苏联青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我:据说你们白嘴鸦寿命很长,你们,还有梭鱼,总是被我们的自然科学工作者举出来作为寿命非常长的例子,你多大岁数了?
  白嘴鸦:我376岁。
  我:哎呀!真了不得!真的,活得好长呀!老先生,换了是我,鬼才知道已经给《俄罗斯掌故》和《历史通报》写过多少篇文章了!要是我活了376岁,那我简直想不出来我会写过多少篇小说、剧本、小东西!那我会拿到多少稿费啊!那么你,白嘴鸦,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干了些什么呢?
  白嘴鸦:没干什么,人先生!我只是吃喝睡觉、生儿养女罢了……
  我:丢脸啊!我又为你害臊,又为你愤慨,蠢鸟!你在世界上活了376岁,却跟300年前一样愚蠢!一点进步都没有!
  白嘴鸦:人先生,智慧不是从长寿来的,而是从教育和修养来得。
  我(仍旧愤慨):376岁!要知道,这是多么了不起!简直跟长生不老一样!在这么长的时期里,我足足能够把所有的学问都读它一回,足足可以结20次婚,种种职业、一样样工作都可以试一下,鬼才知道我的官阶会升到多么高,临死的时候一定是个大富翁!你要想想看,傻瓜,在银行里存上一个卢布,照5分复利算,只要283年就能滚成100万!你算算看,先生!这就是说,要是你在283年以前在银行里有一个卢布,现在就有100万啦!唉,你啊,笨蛋,笨蛋!你这么蠢,你倒并不害臊,并不伤心?
  白嘴鸦:不是这样……我们固然愚蠢,不过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安慰自己,我们在百年生活里所做的蠢事,比起人在40年里作的蠢事还要少得多……是的,人先生,我活了376岁,可是没有一回看见白嘴鸭自家里起内讧,自相残***,然而你必定想不起有哪一年,你们那儿没有战争……我们不互相打劫,不开办放款银行和学古代语言的寄宿学校,不作假见证,不讹诈拐骗,不写糟糕的小说和诗歌,不编骂人的报纸。我活了376岁,从没见过雌的白嘴鸦欺骗而且伤害她的丈夫--可是你们那儿呢,人先生?在我们当中,没有奴才、马屁精、骗子、犹大……
1.“我”和白嘴鸦的对话为什么不从羽毛颜色、生活习性等等其他方面谈起,而是从寿命的长短谈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和白嘴鸦对话的过程中对白嘴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下面这段话暴露了人类的那些缺点?
  在这么长的时期里,我足足能够把所有的学问都读它一回,足足可以结20次婚,种种职业、一样样工作都可以试一下,鬼才知道我的官阶会升到多么高,临死的时候一定是个大富翁!你要想想看,傻瓜,在银行里存上一个卢布,照5分复利算,只要283年就能滚成100万!你算算看,先生!这就是说,要是你在283年以前在银行里有一个卢布,现在就有100万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结尾用省略号,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效果,想一下,人类还有哪些丑陋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很有“人不如禽”的意味,其实,有人认为,人类的种种丑陋现象是和现代文明相伴而生的,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人听完白嘴鸦的大段陈辞后,会有什么表情?试想象一下,并进行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