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比萨城一个年轻的医科大学生,正在大教堂里跪着祈祷。除了一条链条扰人的擦碰声,大厅里一片寂静。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比萨城一个年轻的医科大学生,正在大教堂里跪着祈祷。除了一条链条扰人的擦碰声,大厅里一片寂静。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比萨城一个年轻的医科大学生,正在大教堂里跪着祈祷。除了一条链条扰人的擦碰声,大厅里一片寂静。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油灯,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嘀嗒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
  突然,他跳起身来,这一举动使其他礼拜者大为惊讶。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那盏嘀嗒作响的挂灯每往返摆一次用的时间似乎一样长,尽管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
  他的感觉正确吗?如果正确,那他就是发现了奇迹。他决定立刻回家,马上去弄明白究竟是看花了眼,还是发现了大自然的一个伟大真理。
  他一到家,就找来两根同样长的绳索,各坠上一块重量相同的铅块,将两条绳索分别系在不同的厅柱上,准备做他的实验。他请他的教父穆契柯?铁达迪帮助他进行这个实验:“你数这条绳索的摆动次数,我数那一条。”
  老头子耸一耸肩。“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他咕哝着,但是他同意帮忙。
  伽利略手拿两个铅摆,将一个拉到距垂直线四手掌宽的位置,另一个拉到两手掌宽的位置,然后同时放开手。两个人分别数了两条绳索的来回次数,然后加以比较。总数是一样的,各为100次。两条绳索的起点虽大不相同,但在同样时间内到达同样的点上。
  就这样,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等方面。
1.“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并不是由“仿佛”来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中的加粗词能不能删去?扼要说明理由。
(1)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那盏嘀嗒作响的挂灯每往返摆一次用的时间似乎一样长……(首先要回答能否删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七段文字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这样,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自然的节奏原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能说说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比喻。“闪光”这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灵感”产生时的情景。
2.(1)不能删去。“似乎”表示猜测,这在还未得到科学实验验证之前,只能用“似乎”表示猜测的语气。
  (2)不能删去。“又”说明伽利略像这样的异乎常人的猜想、假设很多,这只是其中的一个。
3.写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或描写了伽利略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的经过)
4.指微小摆动的等时性。
5.从上文可看出伽利略是一个善于观察、发现和思考问题,并用实验来检验发现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斜塔上的实验
  ①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席位空缺了,伽利略总算得到了这个位置——主要是别人不屑要它,因为年薪只有60士库提(约合现今65美元)
  ②教学之余,伽利略更忙于实验。他说,他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学说当成福音真理来接受。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③学生们听了他的讲课,不客气地嘲笑他。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么?他居然把亚里士多德的神圣的卷帙从书架上搬走,而代之以绳索、锡块、杠杆,圆形的、多角形的、平面的这样那样滑稽的玩意儿。不是吗,这些都是小孩子的玩具,是不可以作为严肃地研究宇宙奥秘的工具的。“制止这种胡闹!”他们威胁说,否则,他们就将给他一顿教训,叫他永不会忘记。
  ④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帮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⑤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⑥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只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上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中的主要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选段第③节中画线的句子,然后说说这句话分别反映了说话者和伽利略怎样的科学精神。
说话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伽利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第⑤节和第⑥节分别有“大家吵吵嚷嚷”和“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请你联系上下文分别以对话的形式再现他们说话的内容。
大家吵吵嚷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第④节中有“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一句话。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根羽毛和一颗炮弹不能以同样的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
       半个世纪过去了,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
       在我两下江南的采访调查中,在我提起沉重的笔时,我悲愤的心依然一次又一次地战栗。限于篇幅,我的叙述难以表达历史灾难之万一;而当年日本法西斯那难以计数的令人发指的兽行,又绝非笔墨所能形容!
       半个世纪过去了,美丽壮阔的南京城已难觅旧时容颜,可先辈们痛苦的哀号将永远在我灵魂深处回荡。在纪念抗日战争50周年前夕撰写这篇文章,我又感到欣慰——今日之中国,已非任人宰割的羔羊;作为80年代的青年军人,我又感到自豪——在我们的钢铁长城和火热的胸膛前面,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不能只有四大发明、古国文化、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也应该有南京大屠***。
       我不想也没有必要发更多的议论,我只希望像我一样年轻的战友、年轻的同胞,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1.解释下列词语。
     (1)令人发指:                                                            。 
     (2)惨绝人寰:                                                           
2.这部分文段的主要语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是什么?
     答:                                                                                                                 
3.选文第4自然段的含义是:                                                                                               
4.指出下列各项中与其他项运用修辞不同的项是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探究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儿子手册》,完成1—2小题。
四岁:我爸无所不能。
五岁:我爸无所不知。
六岁:我爸比你爸聪明。
八岁:我爸并不是无所不知。
十岁:我爸成长的那个年代跟我们非常不一样。
十二岁:哦,好吧!自然的,爸对这件事毫无所知。他太老了,所以记不得他的童年。
十五岁:                                                                                                                  
二十岁:他?我的天,他的陈腐实在是无可救药。
二十五岁:爸对我所知甚少,但他在我旁边这么久,他实在应该知道。
三十岁:也许我们该问问老爸怎么想,毕竟他经验丰富。
三十五岁:除非我和老爸谈过,否则我不做任何事。
四十岁:我怀疑爸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他如此有智慧,又拥有整个世界的经验。
五十岁:如果爸还能在这让我跟他讨论事情,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我不能欣赏他的聪明。
1.也许你也有十五岁了吧?结合上下文,试写出“十五岁”儿子可能写的内容。
                                                                                                                            
2.读完全文,你觉得“儿子”对父亲的态度依次可以概括为:                                                                                                                     。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选文第一段抓住托尔斯泰眼睛的什么特征去写的?你如何理解“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两个比喻。
                                                                                                                                                          
                                                                                                                                                          

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达出来。认真品读选文,试找出一些精彩语句加以赏析。
                                                                                                                                                           
                                                                                                                                                           

4.说说你对“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句话的理解。
                                                                                                                                                            
                                                                                                                                                            

5.作者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阅读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资料,谈谈你的认识。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