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9分)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里准备在这天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小

综合实践活动(9分)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里准备在这天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小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综合实践活动(9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里准备在这天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小题1:为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条名人语录,请你推荐—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包括作者和名言)。(3分)
小题2:“小演说家”明明准备在活动中作“我是如何读书的”主题演讲。他为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但有一则不符合他演讲的主题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不符合要求的理由。 (3分)
材料一:现在常听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节选自茅盾《论“入迷”》)
材料二: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   
材料三:最近,东方图书市场内各类包装精美的高价图书特别畅销,不少人买了是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的。对此现象,有关学者认为,将包装精美的图书作为礼品送给别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重视,但如果仅限于此,就会流于形式,导致读书浮华风气的蔓延。
小题3:4月22日下午,你去邀请语文王老师参加这次班会活动。请你将对王老师说的话写出来。 (3分)
答案

小题1:如:莎士比亚: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者1分名言2分)
小题1:第三则不符合要求。因为第三则是对社会上读书浮华风气的批评,与演讲的主题无关。
小题1:示例:王老师,明天下午3点,我们班在教室里开读书主题班会,请您到场指导。
解析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写出的名人名言(包括作者和名言)制药与读书有关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结合材料分析出不符合活动主题的一则材料即可。(答出“第三则不符合要求”得1分,说明理由得2分)
小题1:本题是一道口语交际题。邀请语文老师时注意称呼、语气等即可。(答出称呼、时间、地点、内容,符合口语表达特点)
举一反三
综合性学习。(5分)
联系下面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示意图和阿基米德的名言,想一想你获得了怎样的信息或启示?(可以从物理学、美学、人生启示和科学探索等任意一个 角度去思考,充分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年来,人们听到了很多关于“速度”“效益”这样的词汇。高铁作为国家的一个战略性产业,没有人怀疑高铁所带来的速度和效益,但2011年7月23日,温州发生重大动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约200人受伤;2011年9月27日,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数百人受伤。在短短的两个月里,为何接二连三的在铁路系统发生状况呢?
请你就此发表看法,并作简要分析,不少于100字。(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今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近日,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
图片在微博上疯转,俨然成了微博红人。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杜甫时而
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被好事的网友戏称为“杜甫很
忙”。有人首肯这种行为,有人提出了批评。请你谈谈你的看法,100字左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北京“两会”上,防治PM2.5污染物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虽然PM2.5已经成为热门词汇,但很多人对它知之甚少。请你作为科普宣传员,完成下列宣传任务。依据下面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解释PM2.5为什么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3分)
【材料】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主要产生于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科学研究发现,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依据下面两则材料,说明我国监测PM2.5的意义。(4分)
【材料一】2010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公布了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展示了长期以来全球PM2.5的分布状况。这张2001- 2006年间平均全球空气污染形势图上,全球PM2.5最高的地区在北非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地区。中国华北、华东和华中PM2.5的密度指数接近每立方米80微克,甚至超过了撒哈拉沙漠。
【材料二】发达国家很早就已经开始监测PM2.5的指标。而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更新了《空气质量准则》后,很多国家已根据各自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和社会经济技术水平,对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了新一轮的修订,加入PM2.5的监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