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2日上午9时左右(北京时间),千年一遇的日全食自西向东扫过我国长江流域。完成:小题1:日全食发生当日,下列四城市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昼最长的是A.

2009年7月22日上午9时左右(北京时间),千年一遇的日全食自西向东扫过我国长江流域。完成:小题1:日全食发生当日,下列四城市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昼最长的是A.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2009年7月22日上午9时左右(北京时间),千年一遇的日全食自西向东扫过我国长江流域。完成:
小题1:日全食发生当日,下列四城市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昼最长的是
A.北京B.上海C.武汉D.成都
小题2:当南京地区的人们观看日全食现象时,纽约时间(西五区)约是
A.7月22日22时B.7月21日14时C.7月22日20时D.7月21日20时
小题3:不利于长江流域各地观看日全食的主要因素是
A.当天昼短夜长,观测时间短B.当天太阳高度大,光照强烈
C.各地海拔低,受周围地形阻挡D.夏季多雨,多阴雨天气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D
解析
考查自然地理综合。
小题1: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都与纬度有关,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低,昼长越长。
小题2:南京为东八区,比西五区早13个小时,因此选D。
小题3:观看日全食需要有较好的大气能见度,所以多雨天气不适宜观察。
举一反三
下表为某地有关气象要素的多年统计情况。据此回答:
   气象要素(单位)
1月
4月
7月
10月
月平均气温(℃)
10.8
14.2
20.7
18.6
降雨日数(日)
11.2
9.3
0.8
8.0
日平均日照时数(小时)
5.5
8.4
11.1
7.7

小题1:该地日平均日照时数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昼夜长短和天气B.昼夜长短和自转速度
C.正午太阳高度和自转速度D.正午太阳高度和气候
小题2:该地的自然植被类型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节气时世界某地(沿30°纬线)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XZ段为大陆部分。读图回答(1)~(3)题。

小题1:XZ段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
小题2: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漠河的白天比广州长
B.墨西哥湾沿岸可能正遭受飓风侵袭
C.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D.华北地区可能正遭受寒潮侵袭
小题3:下列关于X、Z两地近岸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洋流影响,X地近岸表层海水等温线在当地夏季时向南凸出,冬季时向北凸出
B.X地近岸洋流性质与巴西沿岸洋流性质相同
C.Z地近岸洋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D.Z地近岸洋流性质与西撒哈拉西岸洋流性质相同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面的某区域图中,点虚线是年等降水量线,读图回答:

小题1: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A.由东向西逐渐减少B.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C.由南向北逐渐减少D.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小题2:下面四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中河流①处月平均流量分配的是
A.甲B.乙C.丙D.丁
小题3:沿图中甲乙线,从甲至乙植被类型的变化依次是
A.高寒草原,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高寒荒漠、高寒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荒漠、温带草原、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欧洲西部一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

材料二:在20世纪初,曾有人调查了西欧各地的墙壁厚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在建筑材料大致相似的情况下,英国南部、比利时和荷兰,即大西洋沿岸地区平均墙厚为9英寸,德国西部为10英寸,德国中部和东部为15英寸,立陶宛和波兰为20英寸,俄国为28~30英寸。
(1)甲地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西欧墙壁厚度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下题。

该地区10年内森林覆盖率下降的百分比和耕地面积增加的百分比分别是
A.9% 30.3%B.9% 43.5%
C.13.9% 30.3%D.13.9% 43.5%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