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某区域图中,点虚线是年等降水量线,读图回答:小题1: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A.由东向西逐渐减少B.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C.由南向北逐渐减少D.

下面的某区域图中,点虚线是年等降水量线,读图回答:小题1: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A.由东向西逐渐减少B.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C.由南向北逐渐减少D.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下面的某区域图中,点虚线是年等降水量线,读图回答:

小题1: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A.由东向西逐渐减少B.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C.由南向北逐渐减少D.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小题2:下面四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中河流①处月平均流量分配的是
A.甲B.乙C.丙D.丁
小题3:沿图中甲乙线,从甲至乙植被类型的变化依次是
A.高寒草原,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高寒荒漠、高寒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荒漠、温带草原、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解析
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小题1:根据图示可知,该区域为我国。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小题2:根据河流的形状可知,①河为黄河。黄河受降水影响,7—8月流量最大,3—5月流量较小,所以选A。
小题3:根据甲乙所处的经纬度可知,甲处为温带荒漠,从甲到乙依次会出现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乙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欧洲西部一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

材料二:在20世纪初,曾有人调查了西欧各地的墙壁厚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在建筑材料大致相似的情况下,英国南部、比利时和荷兰,即大西洋沿岸地区平均墙厚为9英寸,德国西部为10英寸,德国中部和东部为15英寸,立陶宛和波兰为20英寸,俄国为28~30英寸。
(1)甲地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西欧墙壁厚度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下题。

该地区10年内森林覆盖率下降的百分比和耕地面积增加的百分比分别是
A.9% 30.3%B.9% 43.5%
C.13.9% 30.3%D.13.9% 43.5%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比较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读图表回答问题。

苏州、徐州1990年~2006年耕地年递减率变化(耕地年递减率为上年年底耕地面积减去当年年底耕地面积与上年年底耕地面积的比值的百分数)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1)填表比较苏州和徐州农业生产区位条件。
 
苏州
徐州
面积
8 848平方千米
11 258平方千米
地理位置
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以南
江苏省西北部,淮河以北
地形区
 
 
气候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2)读图比较1999年至2006年苏州和徐州耕地面积总体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3)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比较两地“GDP”和“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4)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两地“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合理建议。
对苏州的建议:                                            
对徐州的建议:                                            
题型:综合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图为“黄河河口处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内分配图”。读图完成1~3题。

小题1:如图所示,径流量和输沙量最大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小题2:造成径流量和输沙量异常增大的原因是
A.洪水B.风暴潮C.调水调沙D.水土流失
小题3:图示径流量和输沙量异常增大的现象,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河床变深B.含沙量变小
C.河口后退D.扩大灌溉面积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下图,完成12~14题。

小题1:图中所示的区域,应是
A.冲积平原B.河谷平原
C.流域D.低地
小题2:形成该区域的作用,主要是
A.地质作用B.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D.流水作用
小题3:图中字母N表示的地理事象是
A.分水岭B.山脊
C.刃脊D.等高线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