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半球某温带地区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图(比例尺1∶20 000),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图中最高点位于教堂的 A.西北方B.东北方C.西南方D.东南方小题2:该地

读北半球某温带地区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图(比例尺1∶20 000),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图中最高点位于教堂的 A.西北方B.东北方C.西南方D.东南方小题2:该地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读北半球某温带地区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图(比例尺1∶20 000),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最高点位于教堂的
A.西北方B.东北方C.西南方D.东南方
小题2:该地地形主要是
A.高原 B.低山丘陵C.平原D.盆地
小题3:某游客购买的旅游纪念品中有一幅图示地区的航空照片,他发现教堂的日影大致朝向丁点所在的方向。此航照的拍摄时间可能是
A.6月22日18:30 B.12月22日21:00
C.6月22日5:00D.12月22日10:00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根据等高线数值,甲地上方的等高线数值最大。根据图中 的指向标,可以判断最高点在教堂的西南方向。C对。A、B、D错。
小题2: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小于500米,大于200米,所以属于低山丘陵地形,B对。高原海拔高,一般在1000米以上,且高原内部平坦,图示区海拔低,不是高原。A错。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C错。盆地等高线图是四周高,中间低。D错。
小题3:根据图上的指向标判断,丁地位于教堂的东南方向,日影大致朝向东南,说明此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向,应是日落时间,夏季日落时间在18点之后,A对。C错。冬季日落时间在18点之前,B错。10点还是上午时间,D错。
举一反三
(22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及天气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说明该区域的主要地貌类型和地表起伏状况,并说明地貌成因。(6分)
(2)简述图中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6分)
(3)据图中信息描述①、②两城市该时期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及成因。(10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地层形成的顺序为①②③④⑤
B.图中褶皱和断层是同时形成的
C.先形成断层,后发生②处的岩浆侵入活动
D.华北平原与M地形成原因相同
小题2: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   
A.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
B.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C.a河段以沉积为主,b河段以侵蚀为主
D.c河段附近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小题3:若图中所示水循环发生在亚欧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区,则
A.甲环节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
B.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与丙环节有关
C.通常用环节乙数量的多少表示水资源的丰歉
D.目前人类可对丁环节施加显著影响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对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B.寒冻风化作用强烈
C.湖泊均为咸水湖,且面积不断增大    
D.河流春汛、夏汛明显
小题2:对区域内众多湖泊成因的解释,可信的是
①冰川侵蚀形成冰蚀洼地,冰雪融化,形成湖泊
②地壳活动强烈,造成地表断层形成沟谷及洼地,形成湖泊
③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
④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
⑤洼地积水融化其下冻土层中的冰,使得洼地越来越深,积水越来越多,形成湖泊
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④⑤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中区域地形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地势东高西低B.地势北高南低
C.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D.地形以平原为主
小题2:图中山脉的大致走向是
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钓鱼岛面积约4.38平方千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读钓鱼岛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关于钓鱼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板块的张裂处,由火山喷发形成
B.地势南高北低,中央山脉南北走向
C.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水资源丰富
D.岛上植物矮小粗壮,适应海上大风的自然环境
小题2:据图估算钓鱼岛到台北市(25°N,12l°E)的距离约为
A.500kmB.250kmC.100kmD.50 km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