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结成白色结晶物质,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结成白色结晶物质,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结成白色结晶物质,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叫无霜期。下面是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 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A.纬度比甲地低B.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
C.海拔比甲地低D.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小题2: 关于甲、乙两地主要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冬小麦、棉花B.乙地:水稻、甘蔗
C.甲地:春小麦、甜菜D.乙地:谷子、咖啡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乙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读图可以看到,两地纬度相同,A错。乙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甲地是温带季风气相,乙地气候海洋性强,B对。两地都是平原为主的地形,海拔差异不大, C错。平原地区,地势起伏都不大,D错。
小题2:结合前面分析,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因纬度高,冬季寒冷,不能种植冬小麦,只适合种植春小麦。属于中温带,适合甜菜生长,不适合种植棉花,A错、C对。乙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不适合甘蔗、咖啡的生长,也不利于农作物成熟,B、D错。
举一反三
下图中甲、乙为北半球某大洋西侧表层水温等值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甲、乙两处洋流性质及其分布的纬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暖流—55ºB.乙—暖流—55ºC.甲—暖流—25ºD.乙—寒流—25º
小题2:乙洋流对流经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①欧洲西部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
②撒哈拉沙漠向西延伸到大西洋沿岸
③纽芬兰渔场的形成
④海参崴港冰封期较长
⑤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⑤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1月均温等值线与岩石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岩浆岩的物质来源于
A.地壳B.岩石圈C.地核D.地幔
小题2:上图中
A.甲地可能发现地下溶洞
B.乙地的河流自南向北流
C.夜晚时,风有可能从丙地吹向乙地
D.一般情况下,乙、丙相对高度小于1000米
小题3:该区域        
A.农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B.典型粮食作物为水稻
C.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地形的形成仅受内力影响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某海区洋流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1:据图中海洋等温线排列和弯曲情况,可判断箭头所示洋流属于(   )
A.暖流B.寒流C.上升流D.下降流
小题2:若该图所示是太平洋西岸,此洋流为(   )
A.北太平洋暖流B.加利福尼亚寒流
C.千岛寒流D.日本暖流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图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小题2: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
①草原②水能③石油④森林
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②④
小题3: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小题4: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是(  )
A.单位面积产量高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D.水热条件好
小题5:我国政府停止开垦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
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C.进口木材,成本低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如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四地中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B.天气状况C.昼夜长短D.海拔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