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之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小题1:本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边塞景象。(4分)小题2:精练是王昌龄七绝的

从军行(之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小题1:本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边塞景象。(4分)小题2:精练是王昌龄七绝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从军行(之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小题1:本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边塞景象。(4分)
小题2:精练是王昌龄七绝的一大特点,本诗第三句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3:本诗最后一句用典,作者借汉喻唐想表达什么?(4分)
答案

小题1:本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了边塞防线荒凉艰苦的环境: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青海湖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上空密布阴云,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暗淡无光。 (概括特点2分、描述画面2分)
小题1:此句是边塞战斗生活的强有力的概括。“黄沙”二字既是实景,又道出了边庭之荒凉萧瑟;“百战”二字,形象地说明了将士戍边的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而“穿金甲”三字,则渲染了战斗之艰苦、激烈。(一点1分)
小题1:表现了守边将士们立誓破敌的斗志和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他们的必胜信心。
解析

举一反三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小题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什么内容?(5分)
小题2:本词结尾作者发出的感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他怎样的复杂情绪?(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注:①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②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①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结合诗句分析。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注释]周昂(?-1211),字德卿,河北西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二十四岁擢第中进士,任南和主簿,迁良乡令,入拜监察御史。因诗坐谤讪罪,谪贬东海十余年。
(1)诗的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诗的三、四句“诗人意”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无人解”而只有“云边鸦”却能解?(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章台夜思
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家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章台:即楚灵王行宫章华台,故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南。
(1)“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2)本诗的题为《章台夜思》,有人认为这首诗全篇未现一个“思”,却“秋思”不断,令人回味,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谒金门
南宋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小题1:上片主要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写燕子的?请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