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值线图,图中数值a<b<c。据此回答问题。小题1: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则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位置B.沿岸暖流C.地形因素D

读某值线图,图中数值a<b<c。据此回答问题。小题1: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则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位置B.沿岸暖流C.地形因素D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读某值线图,图中数值a<b<c。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则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纬度位置B.沿岸暖流C.地形因素D.夏季风影响
小题2:若该图为等高线图,且等高距为l00米,则①坡的朝向为(   )
A.西北B.西南C.东北D.东南
小题3:若该图为等高线图,且该地区为我国东南某地区,则(   )
A.①处坡度小于②处B.①处山坡降水较多
C.②处为山脊D.③处山坡比①处山坡马尾松长得好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解析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分析。
小题1:如果是等温线图,在沿岸暖流或夏季风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向温度低的地方凸出,在纬度因素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与纬线平行,图中等温线发生弯曲应该是受地形的影响,此处地形应较高。
小题2:坡向应垂直于等高线,由高处指向低处。
小题3: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地区,①处山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马尾松长势更好。故选B项。
举一反三
冬至日,山东枣庄市某校高一学生去下图所示地区进行地质考察,他们借助GPS测得山峰M的纬度为36.5°N,海拔为598米。两组学生分别到达P、Q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仅15米。读图回答14~15题。

小题1: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  )
A.①B.②C.③ D.④
小题2:该日正午,M峰顶观云亭(高约5米)尖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  )
A.300米B.400米C.500米 D.600米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假设该图为等高线地形图,L为河流,则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假设图中曲线为等高线,L为河流,且图中等高距为100 m,由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  )
A.1 100、1 250B.1 100、1 350
C.1 400、1 150D.1 400、1 250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问题。

小题1: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  )
A.丘陵B.山地C.低缓高原 D.平原
小题2:图中陡崖M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  )
A.250米B.190米C.255米D.220米
小题3:如陡崖M在甲村正北方,则可知乙村旁的河流大致流向是(  )
A.由西北向东南B.由西向东C.由东南向西北D.由东向西
小题4:在N点     (  )
A.能同时观察到甲、乙两村B.能看到甲村,无法看到乙村
C.能看到乙村,无法看到甲村D.两村都无法看到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该图为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指地面接收太阳辐射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甲处年日照时数为(    )
A.2770小时B.2480小时C.2600小时D.2880小时
小题2:影响甲、乙两地日照时数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B.地表植被类型的差异
C.大气环流的差异 D.白昼长短的差异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北温带某区域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图(比例尺1∶20000),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可能有两条河汇流现象的地点是(       )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某游客购买的旅游纪念品中有一幅图示地区的航空照片,他发现教堂的日影大致朝向丁点所在的方向。此航照的拍摄时间可能是      (        )
A.12月22日 21:00
B.6月22 日 18:30
C.12月22日10:00
D.6月22日 5:00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