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大气环流C.地形D.海陆位置小题

该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大气环流C.地形D.海陆位置小题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该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大气环流
C.地形D.海陆位置
小题2:图中P处的地理事物名称是
A.冲积扇B.梯田
C.火山口D.沙丘
小题3: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1月B.4月
C.7月D.10月
小题4: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B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综合分析。
小题1:结合图示信息,图示常绿林、落叶林、针叶林的分布变化基本与图中的等高线平行,随地势高度的
变化,形成植被分布的变化,故选C项。
小题2:P位于河流自山区进入平原地区的过渡地带。故判断为山麓冲积扇。
小题3:根据该地的山麓植被为常绿林,判断该地位于亚热带;且位于大陆西岸,故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根据30°纬线位置,判断为南半球),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沉积作用最明显是在河流流量大时,
则带来的泥沙多,,故南半球的冬季时,选C项。
小题4:地势平坦即等高线分布较稀疏;取水方便即靠近河流;无水患洪灾即地势较高;故乙处最符合。选
B项。
举一反三
读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12-13题。

小题1:关于图示河流相关的判定,正确的是
A.该河流自高纬向低纬流
B.该河流在MN段有凌汛发生
C.该河流汛期可能发生于1月份
D.河流上游a处流速比下游b处流速快
小题2:图中MN两点之间的连线的地形剖面图为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18-19题。

小题1:图中公路沿线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若乙、丙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0千米,要在边长为4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
比例尺
应为
A.1∶10 000B.1∶200 000C.1∶1 000D.1∶20 000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亚洲某内陆国家七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该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B.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
C.该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D.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小题2:如图所示①③两地7月温差可能为
A.0℃B.4℃C.8℃D.12℃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图中等值线所注明的数字为最大年降水量出现高度,单位千米。“*”为地理坐标,“---”表示某高原地区,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高原区周边的①、②、③三地,正确的说法是
A.最大年降水量①=②=③
B.距④地相对高度①>②>③
C.气温的年较差③>②>①
D.三地气候类型相同
小题2:④地种植面积较广的物产有
A.甘蔗和水稻B.黄麻和茶叶
C.棉花和小麦D.橡胶和油棕
小题3:⑤市是某国首都,影响其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多地震的原因分别是
A.政治,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B.交通,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
C.宗教,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D.地形,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32-34题。

小题1:图中断崖的最大高差不超过
A.150米B.239米
C.250米D.300米
小题2:河滩A、B之间的河段,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小题3:若该地区发展旅游业,最能吸引游客的自然景观可能是
A.梯田景观B.瀑布景观C.沙滩景观D.丘陵景观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