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1-12,完成下列要求。      图1-12 ⑴ 此时,图中太阳直射____________纬线,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

读图1-12,完成下列要求。      图1-12 ⑴ 此时,图中太阳直射____________纬线,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综合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读图1-12,完成下列要求。

      图1-12


 
⑴ 此时,图中太阳直射____________纬线,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气为           (北半球)。
(2)图中A、B、C、D四点中,同时看到旭日东升的是
               
(3)图中A、B、C、D四点,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正
确的是(   )
A.A>B>C>D                B.B>C>D>A
C.D>A>B>C               D.C>B>A>D
(4)A点夜长为         小时,B点日出时间为
    点,D地方时为    
(5)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最适宜到南极考察的时期                   B.A点所在经线昼夜长短相同
C.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D.长江流域正值梅雨季节
⑹若B在经线60°E上,则上海小明此时给远在纽约(约75°W)的姑妈打电话,他应说:(  )
A.早上好         B.中午好           C.晚上好              D.ABC都行
⑺若B在经线120°E上,在图上标出国际日界线。国际日界线是__________时区的中央经线,以西为__________(东或西)十二区,向东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______(加或减)一天,但时刻不变。
答案
(1)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   (2)AB   (3)C   (4)8   6   10   (5)D  ⑹ C ⑺图略,国际日界线指D所在的经线。 东西十二区 东 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光照图的能力。从图中看出,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的高低纬递减。整个地球越向北白昼越长。B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过B点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D点地方时为10点。⑹变相考查区时计算,已知东4区是6时,此刻纽约(西五区)区时为21时,当地为晚上,所以小明应说“晚上好” ⑺国际日界线是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以西为东十二区,以东为西十二区,向东过国际日界线要减一天,向西过国际日界线要加一天。
举一反三
图1-14所示日期与图1-15 中地球位于甲处时相同,回答有关问题。
     
图1-1

图1-14


 
5地球的二分二至示意图⑴ 将下列字母,填在图1-15中合适的位置。
A.春分        B.秋分        C.夏至        D.冬至
⑵ 地球从C公转到B,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地球公转从A经C到B,为北半球的________(冬或夏)半年,北半球各纬度,昼___夜___(长或短),纬度越高,________越长。南北半球季节_______(相反或相同)。
(3)在左图大圆外弧线上画“→”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在极点标注“N”“S”。
⑷ 图1-14中画出晨昏线,在图1-15中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
⑸ 图1-14中A在D的_________________方向,B在A的_________________方向,C在D的_______________方向。
⑹ A、B、C、D四地,一年中,正午人影有时朝南、有时朝北、有时没有影子的地点是______;楼间距最小的是:________。
题型:综合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月均降水量年变化图,回答:

(1)该地的纬度应为                      
(2)在东半球范围内,该地可能位于   (国家)        ___地区、     (国家)        地区。
(3)这些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题型:综合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图,下列关于A、B、C、D 四点自转线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C<B<D   B.A=C>B>D     C.A=D<B<C       D.A=D>B>C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不完整日照图
(1)B、C、D、E的经度分别是: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
(2)根据图上阴影(表示夜)的位置,请你在北半球图上绘出恰当的阴影(夜)部分。
(3)当甲点是2005年某月22日16时时,乙处是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_________时。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 
①地方时 ②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④黄赤交角
⑤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 ⑥昼夜现象 ⑦昼夜交替现象 
A.①②⑤⑦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⑦D.①②④⑤⑥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