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小题1:在a、b、c、d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A.aB.bC.cD.d小题2:①②③④四个箭头,表示重熔再生作用的

下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小题1:在a、b、c、d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A.aB.bC.cD.d小题2:①②③④四个箭头,表示重熔再生作用的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下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小题1:在a、b、c、d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A.aB.b
C.cD.d
小题2:①②③④四个箭头,表示重熔再生作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解析

举一反三
读我国秦岭南麓某地地质结构图(图2),回答下面试题

3.图中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列是
A.O,D,Q     B.D,Q,O  C.Q,D,O    D.O,Q,D
4.图中最容易形成河流的位置为
A.①      B.②   C.③      D.④
5.该地的植被覆盖状况及主要类型分别为
A.覆盖率低 温带草原  B.覆盖率低 高山草甸
C.覆盖率高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覆盖率高 温带落叶阔叶林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据图7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B.②处岩层的断裂和错位的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C.③处地形平坦,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冲击扇
D.④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12.引起该地山区植被多样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分差异显著   B  热量差异显著
C纬度差异显著   D距海远近差异显著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11—12题。
明故宫的午门里有一块“血迹石”。青灰色的石面上,夹杂的绎褐色斑纹,像是渗透到石头中的鲜血。有人说血迹石是明代方孝孺血浅宫门留下的。苏州虎丘有一块渗血“千人石”。传说是吴王阖闾在这块石头上砍死了所有修建坟墓的工匠,千人石每到大雨之后,都从岩石中渗出“血水”。其实“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相作用,便出现了绛褐色的团块和条纹,经过成岩作用,形成了血迹石。以后随着地壳运动而抬升,被工匠从山上采到。苏州的“千人石”实际上是一种紫红色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成而。经千百年的日晒风吹雨打,流纹岩里的氧化铁游离出来,每当遭受狂风暴雨的侵袭后,氧化铁就被雨水冲刷带了出来,故雨水呈现出淡淡的红色。

2,4,6


 
11.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A.花岗石和石灰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玄武岩  D.砂岩和片麻岩
12.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血迹石的出现经历了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过程
B.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C.“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图3,回答3—5题。

3.关于图示地区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岩石与②处岩石相接触,使②处岩石变质  B.②处岩石因高温高压而形成
C.③处岩石埋藏较浅,易变质  D.④处岩石具有气孔构造
4.关于图示地区地质作用先后顺序的分析,正确的是
A.皱褶的形成晚于断层的形成
B.水平岩层的形成晚于倾斜岩层的形成
C.沉积物的形成早于喷出岩的形成
D.岩浆岩的形成早于沉积岩的形成
5.关于图示地区地形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处是风力侵蚀形成的谷  B.乙处是堆积作用形成的山
C.丙处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谷  D.丁处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山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写出图13中M山脉的主要走向,简述该区域地表形态的主要成因。(6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