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古马里是13世纪一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图1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N

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古马里是13世纪一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图1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N

题型:综合题难度:困难来源:福建省高考真题
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马里是13世纪一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图1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N国是非洲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表1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表1

图1

(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兴盛的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变化趋势:水量减少。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少
    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
(2)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山地
    迎风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3)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
    惯的影响。
(4)地形平坦;草原广阔;河流水资源较丰富;灌溉农业及牧业较发达;处于古代贸易的交通要道。
举一反三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回答1~2题。

某河段示意图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2、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
A、流向
B、含沙量
C、汛期
D、流量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1中①河流与图l1中②河流补给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①河流域相比,②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的明显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空间分布的显著特点,并运用大气运动的相
    关知识,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1中乙地的湿地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七月,当你乘坐热气球在图2中的丙地上空邀游时,请把可以俯瞰到的主要自然景观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在图3模式图中选择两条竖线,画上箭头并注明水循环环节名称,以正确表示图2中丙地区大气与
    地面之间的水分交换。

题型:综合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有一条河流主要靠_________补给,该河汛期一般出现在_________(季节)。
(2)图中b到c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如果这些植被遭受破坏,会使
    河口地带的海岸发生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d处地形名称是___________,简述其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地区地下水过度开采,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综合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读图,完成1~2题。

某河段水位变化示意图
1、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最大的年份是 [     ]
A、1970年
B、1980年
C、1990年
D、2000年 2、2000年较1990年水位变化减小,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 [     ]
A、年降水量增大
B、上游围湖造田
C、植被覆盖增加
D、水土流失加剧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某河口地区的海陆变迁状况,由甲演变到乙的原因可能是
①河流侵蚀②地壳下降③泥沙沉积④水平面上升⑤地壳上升

[     ]
A、①⑤
B、③⑤
C、①③
D、②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