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足迹是指生产商品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其中本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下表示意Y国2013年的可更新水资源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水足迹是指生产商品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其中本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下表示意Y国2013年的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情况。完成下列各题。 表 Y国2013年的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
可更新水资源(109m3/年)
| 内部水足迹(109m3/年)
| 外部水足迹(109m3/年)
| 1.7
| 2.2
| 6.4
| 小题1:根据表中资料可知Y国 A.水资源总量丰富 | B.属于发展中国家 | C.水资源利用率低 | D.水资源严重匮乏 | 小题2: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是 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②进口水密集型产品 ③出口水密集型产品 ④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该国内部水足迹和可更新水资源的总和,比外部水足迹还少。说明该国水资源总量不足,A错。该国的进口消费品的能力强,应属于发达国家,B错。材料不能显示出水资源利用率的高低,只能从可能是发达国家判断,利用率高,C错。根据该国水足迹的消费状况及可更新水资源数值判断,该国水资源严重匮乏,D对。 小题2:减少内部水足迹,就是减少国内水资源的消费。措施包括发展高效节水农业,①对。进口水密集型产品,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又节约水资源,②对。出口水密集型产品,会加重消耗,③错。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只是调节季节变化,不能减少消耗,④错。所以A对。 |
举一反三
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径流量(mm)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mm)之比(用百分率来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转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地 区
| 径流系数
| 地区
| 径流系数
| 南岭地区
| >60%
| 天山地区
| 20%~60%
| 华北地区
| <30%
| 江淮地区
| 30%~40%
| 三江源
| <40%
| 成都平原
| <40%
| 浙江丘陵
| >60%
| 藏北高原
| <30%
| 云贵高原
| >40%
| 西北地区 (除天山地区)
| <5%
| 小题1:表中所列地区降水量被蒸发或下渗较多的是( )A.南岭地区、华北地区、云贵高原 | B.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藏北高原 | C.南岭地区、浙江丘陵、云贵高原 | D.成都平原、浙江丘陵、三江源 | 小题2: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该现象可能会导致( )A.地表的侵蚀作用加强 | B.地下水资源丰富 | C.河流年径流量减少 | D.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
|
近年来,鄱阳湖地区的生态问题愈发引起社会的关注。结合鄱阳湖位置图和鄱阳湖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演变趋势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鄱阳湖多年平均最高水位逐步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湖泊淹没范围扩大 | B.泥沙沉积,湖底抬高 | C.流域内多年降水量大增 | D.流域内土壤含水率增大 | 小题2:近期,江西省计划在鄱阳湖湖口修建水闸。这种做法带来的影响有( )A.调节湖泊汛期最高水位 | B.明显减少湖泊的泥沙淤积 | C.增加本省水电资源利用率 | D.增加长江下游水资源利用量 |
|
下图表示绿水资源与蓝水资源的划分,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最终会进入大气。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 据图( )A.蓝水和绿水根本来源相同 | B.蓝水数量与绿水数量相同 | C.绿水主要指地表和地下径流 | D.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绿水 | 小题2:绿水( )A.直接参与了地表形态的塑造 | B.对海陆间循环产生明显影响 | C.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 D.对湿润地区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
|
(18分)汉中地区是“中国最北缘柑橘生产基地”,汉中柑橘具有甜中潜酸、口感爽劲的独特风味,享有“橘乡”之美称。
(1)指出影响图中铁路线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2分) (2)简析汉中地区成为我国柑橘种植最北地区的条件。(8分) (3)分析秦岭对汉水上游水文特征的影响。(8分) |
下图中图甲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乙为该地区主要气候类型资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甲中R 1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小题2:图甲所示区域为世界重要的产棉区,根据材料分析,其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①光照充足②河流、湖泊提供灌溉水源③产棉区地形平坦④劳动力丰富小题3:产棉区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有 ①土地沙漠化②土地盐碱化③水土流失④植被破坏小题4:L湖面积减小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有A.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 | B.气温年较差变大,盐尘暴频发 | C.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沉降 | D.灌溉水源增加,农业增产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