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某地河流实测流量(M2/s)和降水量(mm),据此完成21—22题。小题1:从甲图可以看出,该地区暴雨(24小时雨量超过50mm)出现较多。这里暴雨形
题型:填空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下图为我国某地河流实测流量(M2/s)和降水量(mm),据此完成21—22题。
小题1:从甲图可以看出,该地区暴雨(24小时雨量超过50mm)出现较多。这里暴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空气对流活动强 | B.受地形阻挡,焚风效应强 | C.台风活动 | D.赤道低压控制,对流旺盛 | 小题2:乙图反映了该河流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与径流的变化过程,最大降水与最大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可能是由于 ( )A.全球气候变暖 | B.流域内种草种树,植被覆盖率提高 | C.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 D.退耕还沼和退耕还湖效果显著 |
|
答案
小题1:AC 小题2:BD |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影响降水的原因。降水类型主要有三种: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形成的降水。 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暖湿气流被迫沿山坡爬升,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锋面雨:冷暖空气相遇时,暖空气遇冷凝结产生的降水。我国距离赤道较远,不可能受赤道低压控制,如果受地形焚风效应影响,降水应该较少。所以本题选择AC选项。 小题2:乙图反映最大降水与最大流量之间时间差,表示流域的汇水速度。流域的汇水速度越大,时间差越小,反之差值越小。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有关,植被覆盖率越高,汇水速度越慢。近年观测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表示汇水速度变慢,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所以本题选择BD选项。 |
举一反三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长江以西的叫西梁山,在长江以东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陈桥洲是此处的江心洲。读图4,完成7~8题。
小题1:下列四地与图中陈桥洲成因相类似的地区是 ( )A.华北平原 | B.北美五大湖 | C.东非大裂谷 | D.澳大利亚大分水岭 | 小题2:若沿东、西梁山作一长江横剖面图,图5中较吻合的是 ( ) |
某校地理老师要求学生在网络课堂就珠江和黄河这两条河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处理,并列表比较这两条河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点。假如你是其学生中的一员,完成1~2题。 小题1:属于河流水系特征范畴的资料是 ( )A.珠江的汛期 | B.黄河的凌汛 | C.珠江无冰期 | D.黄河下游无支流 | 小题2:了解珠江和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可以通过查找以下地图来了解 ( ) ①《中国地形图》 ②《中国水系图》 ③《中国气候图》 ④《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 |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湖泊是湖盆、湖水和水中所含物质、生物等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并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一般来说,湖泊是指陆地上低洼地区储蓄着大量而不与海洋发生直接联系的水体,因此,凡是地面上一些排水不良的洼地都可以储水而发育成湖泊。 材料一 中国部分水系图
材料二 世界某水域C的变化
(1)与古代相比,A、B两湖泊面积缩小了很多,但近年来这种趋势在减弱。请分析原因。(8分) (2)利用材料一说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对葛洲坝的有利影响。(6分) (3)分析水域C面积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及其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12分) |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小题1: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A.长江 | B.副热带高气压带 | C.我国的夏季风 | D.我国的冬季风 | 小题2:“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圜道》)这段文字主要涉及A.静态水资源的更新过程 | B.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 | C.水循环的降水和蒸发环节 | D.全球水量不均衡原理 |
|
读某海域二月等水温线图,回答1~3题。
小题1:图中M与N的温差为小题2:图中四条洋流中,其性质基本一致的是A.L1和L3 | B.L2和L4 | C.L1和L2 | D.L4和L1 | 小题3:此时期,该海域A.多盛行东南风 | B.飓风时有发生 | C.黑夜长于白昼 | D.与陆地温差小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