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

(28分)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28分)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图甲区域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乙示意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部分路段。


材料二:图丙为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图。
(1)图甲中人口分布特点是   ,本区域人口容量总体特征是   (高或低),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6分)
(2)简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8分)
(3)说明地形(从海拔、坡向角度)对天山自然带分布的影响。(6分)
(4)简述图甲中“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8分)
答案

(1)人口分布特点:山麓地带;河流沿岸;沿交通(铁路)线分布(任答一点,2分);
人口环境容量:低(2分);
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2分)。
(2)区位条件:河西走廊地形平坦开阔(2分);有充足的水源补给(2分);农业发达,物产丰富(2分);聚落分布较均衡(2分)。
(3)影响:海拔不同,水热状况不同,自然带不同(2分);南坡为向阳坡,光热充足,自然带分布较高;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缺失针叶林带;雪线比北坡高。(任答一点,2分)
北坡为阴坡,相比南坡自然带分布较低;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有针叶林带分布;雪线比南坡低。(任答一点,2分)
(4)有利社会经济条件:亚欧大陆桥经过,交通运输条件较便利(2分);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2分);矿产与能源资源丰富(2分);自然风光与文化古迹众多,旅游业资源丰富(2分);(任答4点,共8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甲,根据图中的城市符号分析,该地人口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河流沿岸、沿交通(铁路)线一带。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所以人口环境容量低。制约该地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水资源短缺,导致人口容量小。
(2)“古丝绸之路”是通往西北的通道,河西走廊是必经之地。河西走廊南面是山脉高原,北面是沙漠,自然环境恶劣。河西走廊地形平坦开阔,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可以给商队提供食物补给。山麓有充足的水源,可以给商队提供充足的水源补给。该地聚落分布较均衡,方便商队休息,补充商路物资。
(3)读图,山脉在海拔不同的地方,水热状况不同,形成的垂直自然带不同。天山山脉是东西走向,南坡为向阳坡,光热充足,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较高。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所以缺失针叶林带。气温高,降水少,所以雪线比北坡高。北坡为阴坡,相比南坡同种自然带分布海拔较低。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有针叶林带分布。气温低,降水多,所以雪线比南坡低。
(4)读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亚欧大陆桥经过,交通运输条件较便利。当地气候条件,形成了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根据图例可知,该地矿产与能源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采矿业。该地自然风光与文化古迹众多,旅游业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特色旅游业。交通、资源、物产、风光都是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举一反三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甲为“内蒙古自治区简图”,图乙表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经度的植被(包括森林、草原和农作物)覆盖率的变化情况示意图”。

材料二:内蒙古有富煤之忧,窝电之困。内蒙古“十二五规划”提出“煤从空中走”和“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围绕“用”这个核心进行规划,主要有:煤—电—冶(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化(重化工业);煤—电—热(热电联产);煤—电—建(建材产业)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1)描述图甲中植被覆盖率空间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2)写出呼伦贝尔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并提出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3分)
(3)试分析“煤从空中走”这种做法对内蒙古自治区产生的影响,并说明“煤―电―用”一体化战略的意义。(5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深秋,金黄色的银杏树叶装扮衢州大地。因为叶绿素是一种很容易受到温度改变而分解的物质,而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则较稳定。到了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 绿色退去,叶黄素、胡萝卜素留下来呈现黄色,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衢州城区银杏树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推迟5天左右,这体现的分异规律为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垂直分异规律
小题2:下图中四幅图为银杏全部变色日期等候线图,等候线是指同一日子有同一物候(如桃花始花开,燕子来等等)的地点连成的一条线。图示地区银杏全部变色日期等候线分布正确的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图世界某地区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图所示地区的自然景观呈明显的(    )
A.从沿海向内陆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
C.从山麓到山顶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
D.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小题2:某生态学家到该地区进行生态考察,发现P地及其周边植被景观分布如上图所示,该景观的产生原因是(   )
A.降水由P点向四周增多B.地下水位由P点向四周降低
C.过度灌溉D.过度放牧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10℃积温”是一年内≥10℃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秦岭—淮河一带大约是4500℃)。某研究人员按两个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图A—F的变化反映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D.由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小题2:某地水热状况与B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
A.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B.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C.河流冬季结冰期较长D.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
A.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
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植被不同
C.做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
D.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