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下题。小题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图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下题。小题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图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下题。

小题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
小题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豫实际最相符的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这是一个坐标图,横坐标是户籍人口,纵坐标是常住人口。图中斜线左上的省份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说明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多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斜线右下的省份情况则相反,多为内地经济欠发达省份。图中①和②总人口都排在全国前列,根据最近人口普查结果,只有广东省和河南省符合。①在斜线以上,表明经济发达,人口以迁入为主,为广东省;②在斜线以下,表明经济落后,人口以迁出为主,表示河南省。同理可推断出③为贵州省,④为上海市。根据所学知识把四省市的简称一一对应,A项正确。
小题2:人口迁移主要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改革开放后的人口迁移方向之一是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一般遵循就近迁移原则。当前,我国人口主要是从不发达省份流向较近的发达地区。河北省应流向较近的津京唐地区,A错。安徽流向长三角地区,B错;湖南应流向较近的珠三角地区,C错;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D正确。
举一反三
图6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6,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B.劳动力价格降低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D.人均产值减少
小题2: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A.珠江三角洲地区B.京津地区C.长江三角洲地区D.川渝地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 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城市化水平(%)
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小题1: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小题2: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从人口迁移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三峡库区居民外迁 B.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
C.农村人口进城务工D.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1984~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从图中可看出,这一时期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A.波动上升B.稳定上升C.稳定下降D.没有变化
小题2:促使我国这种人口大量流动的主导因素是
A.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
B.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
C.城乡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D.城市生活环境质量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