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于2010年9月28日在天津滨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其主题为“生态城市与绿色复苏”,生态城市是目前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首届中国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于2010年9月28日在天津滨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其主题为“生态城市与绿色复苏”,生态城市是目前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据此回答1—3题。 |
1、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 ] |
A.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城市所在地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太差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彻底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
2、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 ] |
A.绿地 B.工业区 C.交通区 D.住宅区 |
3、将天津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②控制城市化进程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⑥分散城市职能 |
[ ] |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⑤ |
答案
1、B 2、A 3、A |
举一反三
阅读表格中所提供的数据(北京市),回答1—2题。
|
1、北京城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 |
[ ] |
A.地下水位的上升 B.径流总量减少 C.蒸发量减少 D.降水量增加 |
2、要减少北京市中心区在下雨时期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 ] |
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 B.扩大城市的规模 C.适当增加绿地面积 D.推广使用渗水砖 |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问题。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_______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2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问题。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利影响还表现在: a对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对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对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对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城市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________(多项选择,填字母)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
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
[ ] |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 B.全面实施环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 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 D.把昆明市区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 |
2004年和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分别在雅典和北京举行,下图是两地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1—3题。
|
1、雅典所属的气候类型,适宜生长的水果是 |
[ ] |
A.柑橘 B.香蕉 C.椰子 D.荔枝 |
2、与雅典8月相比,北京9月的降水与气温特点是 |
[ ] |
A.降水较多,气温较高 B.降水较多,气温较低 C.降水较少,气温较高 D.降水较少,气温较低 |
3、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北京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是 |
[ ] |
A.市中心规划建设高级公寓 B.广建大型游乐场 C.大力发展高级轿车 D.加快环行道路建设 |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 ]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