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图文资料,回答问题。(30分)材料一:农作物熟制:指一定时间内,作物正常生长收获的次数。一年内,作物正常生长,只收获一次的,叫一年一熟制,依此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图文资料,回答问题。(30分)材料一:农作物熟制:指一定时间内,作物正常生长收获的次数。一年内,作物正常生长,只收获一次的,叫一年一熟制,依此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图文资料,
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农作物熟制:指一定时间内,作物正常生长收获的次数。一年内,作物正常生长,只收获一次的,叫一年一熟制,依此类推。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农作物熟制分布图。

材料二: 重庆市涪陵区是闻名遐迩的“榨菜之乡”。而宜昌在19世纪末就成为中国第一个涪陵榨菜销售市场,至今仍是主要集散市场。
材料三: 8000~10000年前的青藏高原,曾经水草丰美,古人类在广阔的草原上过着狩猎生活,后来随着高原的不断隆起,气候变得寒冷干燥,人类被迫迁出。一部分向东进入黄河流域,并逐步同化,形成了统一的汉民族;一部分向南进入“藏彝大走廊”,不断地分化、演变形成了藏、彝、羌、怒、普米、独龙、珞巴、门巴、哈尼、纳西等数十个少数民族。其中摩梭人和扎巴人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母系社会形态,纳西族仍然保留着迄今为止世界上形态最原始的“东巴文”象形文字系统……(《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7期)
材料四:“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汉文史料中多有藏人“嗜茶如命”字样;藏地民谚有“汉家饭果腹,藏家茶饱肚”之说。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
材料五:如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A地区农作物一年三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宜昌形成榨菜集散市场的条件。(4分)
(3)读材料,试根据茶树的生长习性及西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藏地不产茶的原因。结合藏民的主要农业活动和膳食结构特点分析藏民嗜茶的原因。(8分)
(4)从地理角度分析,藏彝走廊地区在人类迁徙过程中,为什么成了“少数民族的孵化器”。(4分)
(5)马帮运输很长时间以来成为茶马古道所经地区较为单一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其原因有那些?(8分)
答案

(1)纬度较低,热量充足;2分。地处盆地内部,热量不易散失;2分。北部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冬季气温较高。(2分)
(2)距离产地较近;2分 水陆交通便利。(2分)
(3) 茶树适宜在温暖湿润的酸性土壤中,多云雾天气更佳;西藏地处高原,大部分地区气候高寒,降水少,空气干燥,不适合茶叶生长。(4分) 
藏民以种植青稞、饲养牲畜为主要农业活动;(2分)其膳食结构以糌粑、酥油、牛羊肉为主,缺乏蔬菜。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能够分解脂肪,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喝酥油茶的生活习惯。(2分)
(4)①横断山区自然环境差异大,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生活的人们逐渐形成不同的文化和风俗。(2分)②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各群之间难以联系、沟通。同时,由于交通不便外来文化也难以进入,使该区域的文化很难被同化。(2分)
(5)茶马古道所经的西南区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阻断东西交通;四川盆地周围重重山岭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2分);云贵高原区喀斯特地貌广布(2分)。本区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多发,给交通线路的建设和维护带来很大困难(2分)。从水路运输条件看,西南地区距海遥远,流经该区的河流大多奔腾在高山峡谷之中,航运条件并不理想(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影响农业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农作物耕作制度受气候中热量条件(积温)影响,依积温大小可以形成:一年一熟、二年三熟、一年二熟、一年三熟。A地区为四川盆地,农作物一年三熟说明该地积温大且冬季温度不能低,影响气温因素受纬度、下垫面、大气环流、洋流等影响,该地区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地处盆地内部,热量不易散失;北部高大山脉(大巴山、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冬季气温较高。
(2)集散市场需要离产地近、交通便利地区。
(3)影响农业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茶树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值4.5-6.5为宜;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纵横,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高原面主要从事畜牧业,这里的城镇,农耕区多分布于海拔较地底的河谷地带。
藏民以种植青稞、饲养牲畜为主要农业活动;其膳食结构以糌粑、酥油、牛羊肉为主,缺乏蔬菜。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能够分解脂肪、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等,茶叶在青藏地区可以长期收藏,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喝酥油茶的生活习惯。
(4)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少数民族指的是多民族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民族以外的民族,少数民族的孵化器说明少数民族数量大,说明该地区形成多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一个区域有多个民族说明每个民族所处地域小,各民族之间交流很少。横断山区自然环境差异大,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生活的人们逐渐形成不同的文化和风俗。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各群之间难以联系、沟通。同时,由于交通不便外来文化也难以进入,使该区域的文化很难被同化。
(5)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五种(水运、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茶马古道时没有空运、管道和铁路运输。影响交通运输线主要因素有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气候)、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茶马古道所经地区由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阻断东西交通;四川盆地周围重重山岭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云贵高原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各地形区之间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本区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多发,给陆路交通线路的建设和维护带来很大困难。从水路运输条件看,西南地区距海遥远,流经该区的河流大多奔腾在高山峡谷之中,航运条件并不理想,同时河流流向与交通方向不一致。
举一反三
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水源充足B.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D.河谷地区热量较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是对我国河西走廊地区葡萄酒盛誉的浓缩。下图为河西走廊某地区等值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甲地与法国波尔多同位于的38°N全球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葡萄种植久负盛名。甲地与波尔多气候相似之处表现在: 
A.气候类型相同B.距海近,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
C.夏季天气炎热,日照充足D.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葡萄生长
小题2:该地区: 
A.降水较少,自南向北递减B.受地形影响,降水高达2000mm以上
C.同纬度西部降水比东部少D.东北部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水量最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我国局部地区相关信息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简述新疆地形和气候特征(6分)
(2)新疆风能资源丰富,试结合上图说明达坂城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3分)
(3)2010年春季该地出现了影响农业生产的洪水灾害,试根据城市附近降水季节分布图说明其形成原因。(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据图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下图是薰衣草北半球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薰衣草的商业栽培,主要是要取得薰衣草的花来提取薰衣草精油,薰衣草精油可以作为***菌剂和高级香水、香料的添加剂等。
中国伊犁河谷平原的薰衣草基地,冬季时将薰衣草插条贮存在菜窖内,春暖雪化时再在农田扦插。而对于已经“长大成人” 的植株,则把薰衣草底部用厚厚的土掩埋,浇透水,越冬率达到95%。
小题1:薰衣草对分布区具有独特的要求,北半球几大产区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A.纬度较为适中B.地处沿海地带
C.地势开阔的平原地带D.海洋性气候区
小题2:中国伊犁河谷对薰衣草的处理措施主要是为了应对                         
A.冬季干旱B.冬季严寒
C.积累养分D.强太阳辐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地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与季风水田农业相比,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所具有的特点是(  )
A.单位面积产量高B.水利工程量大
C.资金、技术投入少D.产品商品率高
小题2:图示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最可能是(  )
A.地形平坦B.气候暖湿
C.劳动力丰富D.接近市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