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为某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示意图,数值表示每英亩40英寸土层中有机质的吨数。据此回答3—5题。小题1:图2中①到②和①到③两个方向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分别

图2为某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示意图,数值表示每英亩40英寸土层中有机质的吨数。据此回答3—5题。小题1:图2中①到②和①到③两个方向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分别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图2为某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示意图,数值表示每英亩40英寸土层中有机质的吨数。据此回答3—5题。

小题1:图2中①到②和①到③两个方向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分别与下列哪组要素关系最密切   (   )
A.植被、气温
B.地形、地貌
C.气温、降水
D.人类活动、气候
小题2:目前②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土地沙漠化——过度开垦
B.土壤肥力下降——机械化过程
C.酸雨危害——石油消耗量大
D.盐碱化——不合理灌溉
小题3:能够监测图中各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B.GISC.RSD.GIS和RS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土壤的形成。①到②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多,属于植被对土壤的影响,东部为森林,西部为草原;①到③的变化,有机质含量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气温。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图中②处为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区,主要为商品谷物农业区,由于机械化耕作,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能够监测图中各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举一反三
下列人类对自然因素利用和改造的措施中,符合自然规律的是
A.城市郊区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为主
B.在黄土高原及江南丘陵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
C.在福建丘陵红壤区搀细砂以改良红壤土质黏重的特性
D.在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围湖造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方的早春给农田盖薄膜,主要是通过改造当地自然环境的哪种因素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
A.热量条件B.光照条件
C.地形条件D.土壤条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右侧的三角形坐标图,回答27—29题

小题1: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如果a、b、c分别代表影响工业区位的原料因素、能源因素、市场因素,则下列最能代表炼铝工业的点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3:如果a、b、c分别代表①②③④四地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次产业,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是四地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B.科技可能成为推动②地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C.③地可能处于我国的东部经济地带
D.①地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能向②地发生转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热量条件制约着农作物的种类和分布范围。读图2,完成7—8题。

小题1:下列经济作物中对E值要求最高的是
A.棉花B.橡胶C.甜菜D.油菜
小题2:若到2100年全球增温4℃~5℃,则
A.俄罗斯甜菜种植面积扩大B.美国春小麦种植范围向南扩展
C.我国南方山地毛竹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D.山东半岛适宜种植甜菜的面积扩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2005年江苏和福建两省农业部门比较优势指数”表,回答7~8题。

小题1:影响两省种植业和林业比较优势指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光热B.地形C.土壤D.降水
小题2:根据两省的数据推断,广东省在全国最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部门是(   )
A.种植业B.林业C.牧业D.渔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