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陆,综合性强的一个工业地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长江沿江地带是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陆,综合性强的一个工业地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著名的工业地带,这里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沿岸气候温和湿润 ②沿岸矿产资源丰富 ③沿岸交通便利 ④沿岸土壤肥沃小题2:下面是对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具体描述,不正确的是A.沿江地带西部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 B.沿江地带的技术、人才、信息可借助南北支流和交通干线向南北方传递、转移 | C.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 | D.沿江地带东部丰富的能源可沿南北支流和交通干线向南北方输送 | 小题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气候温和湿润 | B.河网密集 | C.矿产资源丰富 |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
|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气候和土壤条件对工业生产影响不大;但是沿岸有色金属、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便于就近获得原料,降低运费;铁路、公路和长江航运等水陆交通便利,方便原料和燃料的运进和工业产品的运出。故选C。 小题2:沿江西部可通过长江航运到东海,利于出口;沿江地带的技术、人才、信息可借助南北支流和南北向的铁路、公路,不断向南北方传递、转移;东部沿海产业可以通过长江向中西部推进;而沿江地带东部能源缺乏,不会向南北输送。故选D。 小题3: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利于农业发展,可为城市发展提供多于的剩余劳动力和农副产品;河网密集可以城市发展提供水源和便利的水运;临江面海,内河和海运便利,利于城市发展。故选C。 |
举一反三
读珠江三角洲1984年与2010年城市分布图及材料,并根据有关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1984年与2010年城市分布图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发展,但近年来该地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发展速度落后于长江三角洲。目前,长江三角洲以全国2.2%的陆地面积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区域。 (1)2010年与1984年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变化的最突出特点是 。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这种变化可能带来哪些问题。(4分) (2)城市的发展主要靠工业的带动。外商投资发展的纺织、服装、玩具、电子装配等工业主要分布在农村的乡镇。这种选择对外商的好处有哪些?(4分) (3)材料二中提到珠江三角洲的“优势弱化”是指 。(2分) 与之相比长江三角洲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2分) |
近年来,我国石化工业园区发展迅速,涌现出像上海石化工业园区、南京石化工业园区、青岛石化工业园区等60余家省级以上石化工业园区,成为带动中国石化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读我国主要石化企业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我国石化企业区位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型石化企业都属于原料导向型 | B.大型石化企业都属于市场导向型 | C.中小型石化企业都属于原料导向型 | D.中外合资石化企业都属于市场导向型 | 小题2:石化工业园区建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A.临港布局便于进口原油,降低原料成本 | B.有效缓解石化企业对环境的污染 | C.加强企业间工业联系,降低成本 | D.高科技人才集中,便于产品研发 |
|
读下图中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若甲图反映某地区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情况,则该地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 | B.温带季风气候 | C.亚热带季风气候 | D.热带季风气候 | 小题2:若乙图表示某城市的风向玫瑰图,则该城市建设火电厂,最佳区位在城市的A.东北地区 | B.西南地区 | C.东南地区 | D.西北地区 |
|
芬兰森林覆盖率高,森林工业历史悠久,是芬兰的支柱产业,下图为芬兰森林覆盖率和森林工业分布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芬兰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是A.温带落叶林 | B.山地灌木林 | C.亚寒带针叶林 | D.针阔混交林 | 小题2:影响芬兰森林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钢铁工业逐步由煤铁复合型向临海型转变,读冶炼一吨钢所消耗煤铁量变化示意图(左).临海型钢铁基地生产流程图(右),回答下列各小题。
小题1:图中包含有促进钢铁工业区位转变的有利因素是A.原料、燃料减少、交通便利、技术进步、市场广阔 | B.原料、燃料减少、劳动力充足、农业基础好、市场广阔 | C.地价便宜、交通便利、政策优惠、市场广阔 | D.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技术进步、市场广阔 | 小题2:建材厂临近钢铁基地布局的环境意义是A.促进就业,提高经济效益 | B.减少当地土地破坏,增大环境容量 | C.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 | D.接近原材料产地,降低运输费用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