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正式通车,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的长度高达1061千米,占全线长度的80%。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下列关于高速铁路的叙述,正确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正式通车,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的长度高达1061千米,占全线长度的80%。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下列关于高速铁路的叙述,正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正式通车,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的长度高达1061千米,占全线长度的80%。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高速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自然因素影响小,机动灵活
B.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
C.有利于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D.根本解决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
小题2: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的主要原因是沿线 
A.避免多占耕地B.原有交通线密集
C.地质条件复杂D.跨越大江大河多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高速铁路的运营,受自然因素影响小,但受线路的限制,不能机动灵活,A错。高速铁路是低碳高速,动车组实现了低能耗、轻量化、污物全程零排放,B错。高铁的修建,使铁路运输压力减少,效率提高,优化了交通运输体系,C对。高铁的修建,只能减轻交通运输的紧张状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D错。
小题2:我国交通线路的选线原则是平原地区要尽量少占耕地。京沪高速铁路经过的平原地区面积广,“以桥代路”最主要目的是——避让良田,节约用地,避免路基占用大量耕地,所以A对。地质条件复杂,沿线有软基问题,原有交通线多,跨越江河多,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同时解决的问题,但不是“以桥代路”的主要目的,B、C、D错。
举一反三
沿海高速铁路是我国首条沿着海岸线修建的高速铁路通道。读下图“沿海高铁(已建成的东南沿海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沿海高速铁路沿线
A.地势平坦,无需修筑隧道B.城市众多,选线时需绕行
C.多河湖港湾,施工难度大D.台风影响大,洪涝影响小
小题2:沿海高铁的建设,最可能促进沿线
A.人口的大规模南北迁移B.大城市地价、房价下降
C.海洋能源和矿产的开发D.商业、旅游业迅速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5月18日上午,中俄原油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正式开工建设,该管道北起漠河,在穿越多处冻土层、冻土沼泽、河漫滩地和大兴安岭林区后,到达南端终点站大庆。管道建成后将承担我国的六分之一的石油进口任务。
材料二  下图为“中俄原油管道和俄罗斯远东管道图”。

(1)分析说明中俄原油管道施工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困难。(6分)
(2)中俄石油合作被誉为“双赢”合作,请你给予合理的解释。(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8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东部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1991年和2008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年份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园地
城镇
陆地水域
滩涂
未利用
1991
48.08
14.47
18.72
0.34
0.21
9.65
7.96
0.35
0.22
2008
41.87
9.89
17.27
0.04
0.03
23.91
6.35
0.63
0.01
(1)   日,图中所有城市正午太阳高度角均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春、秋分日,图中①、②、③三个城市,日出时间迟于北京时间6:00的是    ;①、②、③三个城市,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级别最高的是    。(6分)
(2)图示区域地形,北部以     为主,主要的形成原因是         。(4分)
(3)图示地区对外长途交通运输,时效最优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运量大、运费最便宜的是       。(4分)
(4)据材料二可知,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中,比重增加的是        ,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如同等降雨量,地表径流将会     ,城市市区气候“       ”增强。(6分)
(5)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线路,初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下图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示意图。

(1)夏秋季节,甲地附近有夜间多雨的现象。结合地形特点,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其原因。(8分)
(2)从城市化角度指出高速铁路建成后对甲城发展的作用,并分析原因。(10分)
(3)对规划中的①、②两条线路,你认为哪一条更合理,简述理由。(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客流强度用来反映城市间联系的密切程度。下图为安徽省内各市每日发往合肥的客流强度及客流比例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1:客流强度与城市规模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下列城市中规模最大的最可能是(  )
A.六安市B.黄山市C.马鞍山市D.宣城市
小题2:据图中信息,可判断(  )
A.黄山市发往合肥的客流强度和发往合肥客流量占该市出发客流比例均较低
B.皖北地区人口数量少,经济发展水平高
C.六安市距离合肥市较远,两城市间联系的密切程度高
D.合肥市位于皖中地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