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右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右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A.治理盐碱地 | B.退耕还草 | C.保护沼泽地 | D.植树造林 |
|
答案
B |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材料可知,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读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示意图可以判断,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主要表现为耕地增加,草地减少,沙地面积增加。因此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退耕还草,B对。盐碱地、减少,不必放在首位,A错。沼泽地减少幅度小,不如草地减少的严重,也不必放在首位,C错。图示没有林地,说明该地可能降水少,不适宜发展森林,D错。 |
举一反三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6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6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
下表我国某区域 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分析表格信息回答
| 平均坡度(°)
| 平均海拔(m)
| 占用耕地
| 0.94
| 674.46
| 增补耕地
| 8.40
| 1830.19
| A.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土壤肥力逐年下降 B.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C.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可大区域开垦 D.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有利于保持水土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喀斯特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我国平均每年土地石漠化的面积约为2500平方千米,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灾害多发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材料二 表列出我国西南某地区坡度与土层厚度与有机质层厚度的实测数据,图为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人口环境容量的统计图。
(1)根据右图图中坐标和文字分析图中三条曲线分别是:① ; ② ;③ 。 ( 3分) (2)根据材料,分析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 3分) (3)分析我国喀斯特地貌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6分) |
读下面两个区域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A.夏季高温多雨 | B.城市化水平高 | C.水资源丰富 | D.重化工业基地 | 小题2: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 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 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 | 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
|
我国内蒙古东部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条件较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环境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部带状分布特征。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内蒙古东部地区土壤侵蚀类型图。(28分)
资料《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89.7 “内蒙古东部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 材料二:1985~1989年该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
(1)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自东向西气候表现为由________气候向__________气候过渡,自然景观在水平方向上体现了________ 的地域分异规律。(6分) (2)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1985~1989年,该地区数量增加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数量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有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8分) (3)比较分析图中Ⅰ类侵蚀区与Ⅱ类侵蚀区主要外力作用的差异及原因。(8分) (4)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6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