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22~24题:小题1:有关图中甲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较周边高B.甲地有可能是山间小盆地C.气温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D.气温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小题2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下图,回答22~24题:
小题1:有关图中甲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较周边高 | B.甲地有可能是山间小盆地 | C.气温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 D.气温的影响因素是地形 | 小题2:乙河流的水文特征是小题3:图中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 B.气候为亚热带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 C.土壤为肥沃,为紫色土 | D.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
|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根据图示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甲地为武夷山地,海拔高,所以气温低。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水位、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汛期长短;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河水流速大小;水能资源是否丰富。乙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该地植被茂密,河流的含沙量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图示区域为东南丘陵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突然为酸性的红壤;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
举一反三
图8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一森林一村寨一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
1.能维持这一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 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 2.哈尼族人的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3.在所列的哈尼族文化习俗中,对农业生态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A.新年祭祀树神 B.长街酒宴庆新年 C.稻田养鱼 D.土司制度 |
(36分)图11为珠江水系图,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2比较昆明和北京两地气温特征的差异,并概括主要影响因素。(6分)
(2)运用图中信息,指出梧州-广州河段河流开发的重点方向,并具体分析其自然原因。(8分) 2010年春,云南省委基于严重干旱、粮食减产的形势,决定实施“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带动云南农村转移劳动力70万人到沿海就业,保证农民增收。 (3)依据资料,简述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6分) (4)珠三角地区在发展过程中能源紧缺的局面日益突出,具体说出主要解决措施。(10分) 粤北山区风景秀丽,正逐渐成为广东地区自驾车旅游的热门区域。 (5)结合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指出自驾游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6分) |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28分) 材料一 见图甲和图乙
材料二 长三角、珠三角和全国三次产业构成比较(单位:%)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1990年
| 2004年
| 1990年
| 2004年
| 1990年
| 2004年
| 长江三角洲
| 15.8
| 4.6
| 57.0
| 55.9
| 27.2
| 39.6
| 珠江三角洲
| 14.4
| 3.8
| 44.2
| 53.8
| 41.4
| 42.4
| 全国
| 27.1
| 15.2
| 41.6
| 52.9
| 31.3
| 31.9
| (1)图甲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其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8分) (2)改革开放以来,图乙区域经济高速增长,它以A______(城市名)和深圳为中心,带动周围城市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已成为目前我国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群之一。请分析该城市群发展的条件。(7分) (3)读材料二,1990年~2004年,两个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变化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8分) (4)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图甲中_____(数码)城市举办,为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实现“天蓝、水清、地绿、住佳”的目标,该市近年来不断加强城市公共绿地或绿化带、林带建设,说明它们的环境功能。(5分) |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0分,每空2分) 材料一 中国三大自然区图
材料二 有诗句这样写到:“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须问,十九布依人。” 材料三 小明同学在他的作文《我的家乡》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1)A、B两区域大致以__________为界,B区域自东向西随__________的不同,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地带性变化规律。 (2)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从A到B再到C的变化,正确的是 ( ) ①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②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③人类活动渐次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④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3)制约C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该区域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诗句中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5)小明同学的家乡位于图中________区的________地区,主要属_________________气候。 (6)A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关于日本与英国自然环境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日本地形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多火山、地震 | B.日本气候南北差异很大,北部为寒带,南部为热带 | C.英国气候湿润,因此森林覆盖率很高,占领土的2/3 | D.英国河流短小湍急,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