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回答问题小题1:三江平原湿地形成因素组合正确的是①纬度较高,气候冷湿,蒸发较弱 ②地形低平,不利排水③ 土壤存在冻土层,不利地表水下渗 ④河

读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回答问题小题1:三江平原湿地形成因素组合正确的是①纬度较高,气候冷湿,蒸发较弱 ②地形低平,不利排水③ 土壤存在冻土层,不利地表水下渗 ④河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三江平原湿地形成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①纬度较高,气候冷湿,蒸发较弱 ②地形低平,不利排水
③ 土壤存在冻土层,不利地表水下渗 ④河流较多,汇集水分较多
⑤植被稀少 ⑥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A.①②③⑤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
小题2:湿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荒垦殖
B.气候变化
C.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D.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沼泽地的形成主要从地表大量积水分析,从降水量、蒸发量、河流水、地形影响排水和地表下渗等方面分析,故与⑤⑥关系不大。
小题2:图示反映该地区湿地面积减少,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开垦。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沼泽地形成的一般原因分析并了解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举一反三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C.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D.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
小题2:对乙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C.热量丰富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小题3: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三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
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以种植    为主,才形成了“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
A.玉米B.小麦C.大豆D.高粱
小题2:“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刮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小题3:该表是2001年我国a、b两省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万公顷),a、b两省区分别是(   )
省区
稻谷
小麦
甘蔗
甜菜
a    
242.4
1.5
57.5
-----
b     
156.7
42.3
-----
18.2
A 内蒙古、江苏      B 广西、黑龙江      C 湖北、甘肃       D 河南、新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关中国自然区域内部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因气温较低,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
B.秦岭—淮河以南的华中区、华南区因夏季雨热同期,故它们均可发展水田农业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部因距海相对较近,降水相对较多,故可发展旱作农业
D.青藏高寒区只有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有农业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示地区有非常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其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A.石油、天然气B.天然气、太阳能
C.太阳能、风能 D.天然气、风能
小题2:建图中的铁路时,需要克服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大风沙暴 B.高寒缺氧
C.地震火山 D.山高谷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鲁菜,是山东菜的简称,它是我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也是全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川菜、湘菜、粤菜、浙菜、闽菜、苏菜、徽菜、鲁菜),主要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风味组成。菜品大方朴实,适应性强。粤菜长期受海外文化的影响和滋润,着重传承,又不固于传统,在统一中显出灵活、清新和年轻,是我国饮食体系中最富于改革和创新的角色。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因素中,与我国八大菜系形成关系最不密切的是
A.地理环境B.经济条件
C.风俗习惯D.交通条件
小题2:下列有关八大菜系所在省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B.都位于中部经济地带
C.跨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
D.都是商品粮生产基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