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图,分析完成问题:(14分)(1)图中地理事物名称、判读。A            河 B             (地形区) C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图,分析完成问题:(14分)(1)图中地理事物名称、判读。A            河 B             (地形区) C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图,分析完成问题:(14分)

(1)图中地理事物名称、判读。
A            河 
B             (地形区)
C            省 
D             
(2)该区域的特色能源矿产是          
(3)C省所处的地形区是         
(4)写出①~⑥所代表地理事物名称
      铁路,②        山,③          山,④        山,⑤        
答案

(1)黄河(1分) 华北平原(1分) 山西(1分) 大同(2分) 
(2)煤炭(2分)   
(3)黄土高原(2分)    
(4)①大秦(1分) ②恒(1分) ③五台(1分) ④阴(1分) ⑤太行(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地理事物的位置对图中地理事物名称、判读。A为黄河河;B为华北平原(地形区);C为山西省;D为大同市。
(2)该地区是黄土高原,根据图中图例,该区域的特色能源矿产是煤炭。
(3)根据图中区位位于古长城以南,所以C省所处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
(4)根据图中地理事物位置进行判断:①为大秦铁路,②为恒山,③为五台山,④为阴山,⑤为太行山。
点评:熟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时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我国与三个自治区相邻的省是: (   )
A.青海省B.甘肃省C.云南省D.陕西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4分)。

(1)将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的代表字母,填入表中相应界线名称后的空白栏内。
B.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
C.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
D.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地理分界线名称
代表界线的字母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一月0℃等温线
 
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
 
 
(2)表中数据分别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四个城市的气候资料。
城市代号
1月平均气温
(℃)
7月平均气温
(℃)
年降水量
(mm)

-4. 0
4. 6
500

-4. 7
26
641

3. 3
27. 9
1 220

-12
20
81
请将这四个城市所在区域的数字代号填在空格中: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②、④区的交界线上有______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
(4)④区域与其他地区比较,夏季气温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形成这种气候特征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A.南方山区大规模修筑梯田,发展水稻种植
B.内蒙古东部草原大力垦荒开辟耕地
C.黄土高原缓坡地区努力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
D.三江平原大力排干沼泽、开辟耕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该图为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回答6~7题:

小题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正确的是(   )
A.①与⑥纬度相似,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而陆地自然带差异很大,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垂直分异规律。
B.①处的土壤特点是呈酸性,③处的气候具有极冷的特点。
C.④处的天然植被是温带草原,⑤处的大型动物具有耐寒的特点。
D.①→⑤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水热状况。
小题2:我国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下列民居不属于①→②→③沿线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完成1-3题。

小题1:关于三大自然区特征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纬度高,故热量条件最差
B.乙区因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弱,故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
C.丙区北部因降水少,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
D.乙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
小题2:三大自然区
A.都兼跨四个温度带
B.都兼跨地势三级阶梯
C.都兼跨四类干湿地区
D.都兼有种植业和畜牧业
小题3: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水源充足
B.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D.河谷地区热量较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