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发布,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确定三江源、黄土高原、塔里木河流域、海南岛热带雨林等地

2011年6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发布,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确定三江源、黄土高原、塔里木河流域、海南岛热带雨林等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1年6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发布,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确定三江源、黄土高原、塔里木河流域、海南岛热带雨林等地区主体功能定位。据此回答第38—40题。
小题1:中国资源与环境的特点是        (   )
A.矿产资源丰富,集中于西北部B.水资源总量较多,南方多于北方
C.地势西高东低,南北差异不大D.耕地分布不均,东部低于中西部
小题2: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表现为          (   )
A.西南地区荒漠化进程较快B.长江以南地区酸雨污染严重
C.地下水开采农村超过城市D.水土流失程度南方大于北方
小题3:三江源、黄土高原、塔里木河流域、海南岛热带雨林地区的生态保护的主要方向依次为(   )
A.防风固沙、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
B.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C.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
D.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小题1: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北方地区能源矿产丰富,南方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地势西高东低,南北差异也较大;耕地东部多于西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表现为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长江以南酸雨严重,城市地下水超采严重,北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三江源、黄土高原、塔里木河流域、海南岛热带雨林地区的生态保护的主要方向依次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举一反三
该图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剖面图(沿东经87°5′)。据此回答12—13题。

小题1:有关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坡雪线高度高于b坡
B.c坡水能资源丰富
C.乙地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D.太阳辐射能沿b到d的方向递减
小题2:有关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为湿润性盆地,是种植水稻油菜、柑橘的理想地区
B.丙地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气象灾害以旱涝为主
C.自北向南,畜牧业生产方式由农耕区畜牧业向牧区畜牧业转变
D.乙盆地内城镇、交通线沿盆地内缘呈环带状分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该图为我国四大区域(如图中数字)示意图,完成5~7题。

小题1:划分四大区域的主要依据是
A.气候和地形
B.土壤和气候
C.植被和土壤
D.河流和植被
小题2: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
A.秦岭-淮河
B.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C.大兴安岭-阴山
D.祁连山-横断山脉
小题3:形成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③与④)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条件的变化B.热量条件的变化
C.人口密度的变化D.地势高低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回答6~8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小题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小题3:甲、乙两区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区域,制约两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省区全称、简称、省会所在地配伍正确的一组是(  )
A.山西――晋――西安  B.湖南――湘――长沙
C.广东――广――广州  D.四川――川――重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巫山以西是四川盆地
B.天山以北是塔里木盆地
C.太行山以西是华北平原
D.大兴安岭以西是东北平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