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莅)作物的种植制度,称为复种。近年来,我国某些水稻产区的复种制度发生了变化。读表完成下列各题。表  1999~2006年我

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莅)作物的种植制度,称为复种。近年来,我国某些水稻产区的复种制度发生了变化。读表完成下列各题。表  1999~2006年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莅)作物的种植制度,称为复种。近年来,我国某些水稻产区的复种制度发生了变化。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表  1999~2006年我国部分省区复种制度变化造成水稻产量变化(单位:万吨)

小题1:近年来我国南方主要水稻产区双季稻大面积改为单季稻,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气候变化B.稻米供过于求C.劳动力流失D.城市用地扩大
小题2:下列组合与表中甲、乙两省对应的是
A.福建、黑龙江B.江苏、西藏C.湖北、云南D.浙江、江西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稳定的天气特征,近年来,我国的气候没有明显变化,A错。我国人口总数在不断增长,粮食需求量增大,水稻产量反而减少,不可能是供过于求,B错。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从事第一产业的收入较低,劳动力大量进城市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所以改种单季稻,C对。城市用地扩大,可能使耕地面积减少,但不影响耕作缺席,D错。
小题2:表中所示省区是复种制度发生变化地区,如由双季稻改为单季稻。黑龙江作物一年一熟,不存在这种变化,A错。西藏是高寒地区,一年一熟,也不存在复种制度的变化,B错。表格中产量变化显示,发达地区产量减少的多,经济落后地区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云南是经济水平低的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面积少,不适宜扩大粮食生产,应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和相关产业,有些地区要退耕还林、还草,产量不会增加,C错。浙江是沿海省,经济发展快,农业方面劳动力流失多,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可能引起粮食产量下降。江西是中部地区省份,经济水平低,可能粮食产量有所增加,D对。
举一反三
下图所示为我国某区域及周边地区,图中所示地区近几年来采取“公司+科技+农户’运作模式,以棉花产业化为发展方向,棉花生产发展迅速,已经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18分)

(1)描述乌鲁木齐气候特征。(8分)
(2)分析该区成为我国最大棉花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8分)
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该地森林保护良好。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
(2)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A和图B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图A                                             图B
(1)由图A信息可知,该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           (填“偏高/偏低”);偏高(或偏低)的大致分布规律是                               。(3分)
(2)由图B信息可知,该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           (填“偏多/偏少”);偏多(或偏少)的大致分布规律是                               。(3分)
(3)据图A和图B信息,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是            地区(填“东/中/西部”),并说明理由。(5分)
(4)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三个不同区域的示意图,阅读下列各图,并运用相关知识回答问题。(22分)

图1                                      图2
(1)成都地处我国          ,昆明地处我国          。(填地形区名称)(2分)
(2)简述横断山区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与图1河段的差异。(6分)
(3)图1中C地属于      气候。C区域突出的流域特征是                            。(4分)
(4)图2为B地区气候统计资料,其地貌单元的名称是     平原,其形成原因是         。(4分)
(5)根据图2简述B地发展农业生产气候条件的利弊。(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图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城乡工矿用地
沼泽地和滩涂
其他
1954
15.9%
38.18%
9.13%
0.43%
32.74%
3.61%
2005
51.17%
31.63%
3.86%
1.94%
8.81%
2.59%
小题1: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地势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冻土广布                      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小题2: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劳动力短缺B.低温冷害更严重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少D.洪涝灾害更频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