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甲省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花卉、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下图是该省地形构成与农业生产结构状况,根据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分析该省

图中甲省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花卉、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下图是该省地形构成与农业生产结构状况,根据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分析该省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图中甲省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花卉、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下图是该省地形构成与农业生产结构状况,根据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分析该省中药材种类繁多的原因(6分)
(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8分)
(3)分析该省农业结构是否合理?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气候原因:纬度较低,光热丰富,降水丰沛,地处高原,温差小,药材生长的自然条件好;地形原因:西部地势高差显著,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每点3分共6分)
(2)药材加工的原材料丰富;土地、劳动力成本低;生产加工经验丰富;靠近国际国内市场;优惠的政策条件。(4点共8分)
(3)该省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山间盆地比重很小,但是农业结构中种植业比重过大,高原、坡地地区过度开荒会引发水土流失,石漠化扩展,阻碍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3点6分)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发展。(1)结合图示的轮廓和经纬度位置判断为云南省,其物种繁多的原因主要从其纬度位置和地形条件对气候的影响分析。(2)影响工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原料、市场、交通、技术、政策、劳动力和工业基础等方面分析。(3)根据该省区的地形条件以山地、高原为主,而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判断该地区存在过度开垦、陡坡开荒的问题,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生态环境恶化,故判断其农业结构不合理。
举一反三
图6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
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面积广
小题2: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小题3:针对图示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该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畜牧业基地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小题4:R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小麦种植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平原,分布最为普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已成为与美国中央大平原相媲美的我国“________带”,两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别是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为________,中国为________。
(2)在图上标注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用字母B标出三江平原的位置,用斜线阴影画出辽中南工业基地的范围,该工业基地特点为________,该特点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地形特点为________,从而使这里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________、________业和________业生产基地。
(4)目前北大荒已全面停止开荒,耕地不再增加,该地发展农业的出路何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P平原是我国的:
A三江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潮汕平原  D松嫩平原
小题2: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
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条件B.土壤条件C.降水条件D.光照条件
小题3: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 
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A.天然林B.水源林C.湿地D.草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多为水田,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程度高
B.温带季风气候,优越的水热条件,使其农作物能够一年两熟至三熟
C.长江三角洲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甜菜、棉花
D.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发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该图为“某地区地形图",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交通发达B.单位面积产量高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面积广
小题2: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小题3: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