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长江流域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始于南宋……史载“沅湘间多山,农家唯种栗,且多在岗阜,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纵火焚之”……明清两代,人口压力不断增大

阅读材料回答:长江流域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始于南宋……史载“沅湘间多山,农家唯种栗,且多在岗阜,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纵火焚之”……明清两代,人口压力不断增大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长江流域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始于南宋……史载“沅湘间多山,农家唯种栗,且多在岗阜,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纵火焚之”……明清两代,人口压力不断增大,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更为加剧……从雍正末至乾隆初开始,人们对两湖地区的开发转向原始林木茂密的湘鄂西山区。回答第26~28题
小题1:1950-1958年间,洞庭湖面积迅速缩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B.需要增产粮食而围湖造田
C.水量减少导致水位下降D.湖泊沼泽化速度加快
小题2:下列属于湿地的是
①湘江             ②三峡水库                ③渤海滩涂
④青海湖           ⑤江南水稻田              ⑥海洋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⑥C.①②③⑤⑥D.②③④⑤⑥
小题3:关于湿地的功能正确的是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B
解析

小题1:1950-1958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稳定,人口增加迅速,需要增产粮食而围湖造田是导致洞庭湖面积迅速缩小的最主要原因。
小题1:湿地指沼泽、湖泊、河流、河口以及海岸的滩涂等。不符合的是海洋。
小题1:湿地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功能,可以为人类提供一些资源、还是鹤类等大型水禽的栖息地。符合的是B。
举一反三
(11分)“州道”是黄土高原上山与山之间相对比较平坦、地势低洼的地方。延河县很早就在“川道”里种植苹果,这里交通便利,水分条件较好,但空气潮湿,病虫害多。本世纪初延河县果业局决定把“川道”的果园移到山上。与“川道”相比,山上海拔较高,潮湿的环境没有了,病虫害少了,苹果树呈现非常好的长势。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黄土高原上“川道”形成的自然原因。(4分)
(2)简述苹果园在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效益。(2分)
(3)分析延河县在山上种植苹果的利弊。(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8-9题

小题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35°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小题2: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右上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A.①B.②C.③D.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小题1: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D.全球变暖
小题2: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D.长江三角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有(   )
①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
②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中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河”
③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④使当地成为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地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作用是                           (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过滤空气、降低噪声D.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