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人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有山参和园参两种类型。山参是野生植物,喜欢生长在窝风向阳、缓坡、以乔木为主体的针阔混交林

(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人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有山参和园参两种类型。山参是野生植物,喜欢生长在窝风向阳、缓坡、以乔木为主体的针阔混交林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有山参和园参两种类型。山参是野生植物,喜欢生长在窝风向阳、缓坡、以乔木为主体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下,生长周期长达70~150年,数量稀少,参价昂贵;园参由人工在缓坡采伐地进行密集种植,生长周期一般5~6年,单产量大,参价较低。无论山参或园参,对地力的消耗都很大,一般在同一块参地不能连续生长两茬。随着气候变迁,人类开发,山参资源不断枯竭。长白山因是清代皇室的“龙脉”,清政府严令封山,从而成为我国现今仅存的山参资源分布区。
材料二 地处长白山中部的抚松县,种植人参已有300余年历史。该县传统种植园参,近年来在尝试种植“林下参”。即在天然林下直播参种,让其自然生长,虽生长周期长、单产量小且不稳定,但参价较高,生长期在30年以上的被视为山参。目前,该县还加大了对人参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的力度,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人参产业链,并在万良镇建立了全国最大的人参贸易市场,被誉为“人参之乡”。
材料三 我国在殷商以后山参资源主要分布区示意图和吉林省抚松县城镇与交通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和上图,描述我国殷商以后山参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并推测其原因。(10分)

(2)试分析抚松县发展人参产业的优势条件。(8分)
(3)你是否赞同抚松县以“林下栽参”取代“伐林栽参”?请说明你的理由。(6分)
答案
(1)特点:山参资源分布区由华北向东北扩展;(2分)分布范围缩小。(2分)(共4分)
成因:因气候变迁,华北山参生长环境退化,而东北山参生长条件更适宜;(2分)殷商以后,华北开发较早,(森林)植被破坏严重,而东北开发较晚,植被茂密;(2分)华北人口激增,过度采挖山参,而东北在清朝政府禁令影响下,山参保护较好。(2分)
(按华北或东北答题均可,答对3点给6分,共6分)
(2)(8分)
适合人参生长的自然条件优越,人参质优量大;(2分)种参历史悠久,生产技术水平高;(2分)靠近全国最大的人参贸易市场,销售市场广阔;(2分)国道、铁路经过,交通便利。(2分)
(3)(6分)
赞同。与“伐林栽参”相比:林下参天然生长,生产成本较低;(2分)质优价高,经济效益较好;(2分)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小,生态环境效益较好。(2分)
不赞同。与“林下栽参”相比:“伐林栽参”可以集约(规模)经营,获得规模效益;(2分)生产周期较短,人参产量大而且较稳定;(2分)增加就业机会。(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图5可以看出我国殷商以后山参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山参资源分布区由华北向东北扩展;分布范围缩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我们可以从气候变化、人类开发,以及清政府为了保住龙脉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加以分析:因气候变迁,华北山参生长环境退化,而东北山参生长条件更适宜;殷商以后,华北开发较早,(森林)植被破坏严重,而东北开发较晚,植被茂密;华北人口激增,过度采挖山参,而东北在清朝政府禁令影响下,山参保护较好。
(2)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材料二可以分析抚松县发展人参产业的优势条件有:人参生长的自然条件优越,质优量大;种参历史悠久,生产技术水平高;靠近全国最大的人参贸易市场,销售市场广阔;国道、铁路经过,交通便利。
(3)本题是个开放性的试题,不管你支持哪种观点,只要你言之成理即可。故可以这样分析:赞同。与“伐林栽参”相比:林下参天然生长,生产成本较低;质优价高,经济效益较好;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小,生态环境效益较好。
不赞同。与“林下栽参”相比:“伐林栽参”可以集约(规模)经营,获得规模效益;生产周期较短,人参产量大而且较稳定;增加就业机会。
举一反三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下图为滇、黔两省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在黔东南的从江山区,当地侗族形成了一种传统的有机农业生产——“稻鱼鸭”生态农业复合系统。当秧苗插进稻田时,跟着放进鱼苗,等鱼苗体长超过5厘米时,人们再放入雏鸭。该农业生产模式已成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农产品质量好,有着较广的市场前景。但传统农业产量较低,加之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成为其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1)试评价当地发展“稻鱼鸭”农业模式的发展条件。(10分)
(2)分析云南省近年来航空运输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8分)
(3)小明建议滇、黔两省区应大力依靠本省水能丰富的条件发展动力指向型工业,小亮则从环境的角度提出了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玉米种植主要是在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其中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下图为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玉米优势种植区域中,主要种植夏玉米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下列关于中国优势区域玉米种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地区纬度较高,热量充足
B.③地区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大
C.④地区秋季晴朗,利于收摘
D.⑥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中阴影区域为乌龙茶起源地,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乌龙茶起源地适宜种植茶树的自然条件是
A.海拔较低,热量充足    B雨水充沛,云雾较多
C. 昼夜温差小             D.日照时间长
小题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E地比F地更适于乌龙茶的种植,主要原因是E地比F地
A.坡度陡B.纬度高
C.劳动力多D.更加适用商业化生产
小题3:为抵御春季低温、霜冻灾害,当地茶农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向茶树喷水,其地理原理是
空气中水分增多   ②减小温度变化   ③增加大气逆辐射     ④增加光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4分)阿拉斯加面积为1 71万平方千米,人口仅60多万,2011年,阿拉斯加矿产品出口总值18 4亿美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拉斯加区域图。

材料二:瓦尔迪兹(北纬59.5度,西经139.7度,海拔7米)气候资料。

材料三:美国阿拉新加州捕鱼产量占全美一半以上,拥有三文鱼、鳕鱼和超大型的“国王蟹”等优质特色海产品。阿拉斯加州政府与我国政府达成了协议,共同签发鱼类出口质量证书,近年来出口到我国的海产品连年递增。
(1)描述瓦尔迪兹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8分)
(2)据材料一判断目前阿拉斯加的支柱产业,并简要分析阿拉斯加发展该种产业的优势条   件。(8分)
(3)据材料二简析近年来阿拉斯加州海产品加工工业转移到我国的原因。(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 01 2年11月1 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成为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区之后的第五大经济区。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等地市,总面积约2 8 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5亿。
材料二:我国中原经济区度其周边地区略图。

材料三:河南省产业结构表

(1)甲、乙工业区是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大陆入驻最多的区域,说明其吸引这些企业入驻的共同优势条件。(8分)
(2)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今后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试综合分析工业发展对中原地区域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与全国相比河南省产业结构特点,并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 化建议。(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