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1969---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小题1: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下图为1969---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小题1: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图为1969---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

小题1: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    )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小题2: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降水强度大B.冰川消融快C.湖泊面积广D.植被覆盖好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H省为我国东部省份,图中显示1990年以来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也趋于增大。正确答案选D。
小题2:位于季风区,降水强度大且集中是洪涝多发的主要原因。正确答案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洪涝灾害及原因并需要有一定的读图能力。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平均每年造成近2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国家财政收入的1/4至1/6。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强,自然灾害的损失还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进入90年代已达到每年上千亿元的水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历史地震中的72次特大地震
①干旱
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属亚洲季风区。东部、中部是农业干旱集中发生地区。水土资源组合的不平衡,也是造成中国大陆干旱缺水的原因。中国大陆的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地区递减,东南地区降水量不少,降雨季节分配甚不均匀。华北地区、西北地区、江淮之间、华南及云南是干旱严重发生地区。秦岭、淮河以北春旱突出,有时春夏连旱或春夏秋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伏旱或伏秋连旱;西南地区多冬春旱;华南地区秋冬春常有旱情;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西部常有旱情。
②雨涝
中国东部有几个暴雨多发区:(1)东南沿海到广西,包括台湾、海南,高强度的日暴雨量超过500毫米;(2)辽东半岛到海河、黄海、淮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日暴雨量400毫米以上;(3)四川盆地,日暴雨量300毫米以上。
③洪水
中国大陆暴雨洪水是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少部分是由于融冰、融雪造成的。高强度、大范围、长时间的暴雨常常形成洪水,中国东部七大江河是主要行洪区,有7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地面处于江河洪水位以下,占全国40%的人口、35%的耕地、60%的固定资产受到洪水的威胁。
④地震
中国大陆是地震的多发区,平均10年一次8级地震、2年3次7—7.9级地震、每年6次6—6.9级地震。大陆区有32.5 %国土,46%城市位于Ⅶ度地震严重危害的地区。
⑤热带风暴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从西北太平洋生成的台风,平均有7个在中国大陆登陆,最多时达到12个。登陆时间在每年的5-10月。随着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热带风暴的灾损迅速增长。
⑥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沉陷。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地势陡变的山缘地带。
泥石流和滑坡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与暴雨相随。西南地区多集中于6-9月,;西北地区及河北北部暴雨多在7-8月。
⑦农业病虫害
威胁中国农作物重要的病虫草害多达1 300多种,其中病害550多种,虫害700多种,恶性杂草80多种。损失最大的小麦锈病,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淮北等北方冬麦区和四川、云南的西南麦区。小麦赤霉病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和长江流域及黑龙江垦区。麦类白粉病以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为重。稻瘟病在中国各地稻区都有发生。
⑧林业病虫害和森林火灾
据1983年全国森林病虫害普查结果,中国有森林害虫5 020种,病害2 918余种,鼠类16余种,总计8 098种以上。在全国范围内成灾的病虫害有100余种。中国松毛虫共有27个种和亚种。平均每年松毛虫发生面积为260万公顷,约占全国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的三分之一。
森林火灾:中国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东北、内蒙古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北方零散林区。主要发生时间在春冬两季。
举一反三
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    )
①山体崩塌 ②泥石流 ③水土流失 ④滑坡 ⑤水库决堤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6分)
(2)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请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地理一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裂缝是地表岩石、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在城市中,已出现地裂缝的有西安、大同、邯郸、保定、石家庄、天津、淄博等大城市,其中以西安最为典型和严重。下图为西安地裂缝示意图(图中黑色线条为地裂缝位置)。

(1)简述西安市地裂缝的分布特点。(4分)
(2)简述我国减轻地裂缝灾害损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西北某区域春玉米生长季内需水量、降水量及水分亏损指数。

(1)试判断图示自然灾害的类型并说明理由。(4分)
(2)简述图示自然灾害发生的原理。(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选修5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2年9月7日,云南省彝良县与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交界地区连续发生里氏5.7级(震源深度14公里)和5.6级(震源深度10公里)的地震。震中附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5人。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震级不高但破坏性大的原因。(9分)
(2)简述为减小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